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大王

大王

1、王名。商、周时国君称王,如纣王、幽王、文王、武王等。战国时诸侯国国君称王,如秦王、赵王、魏王、韩王、楚王、齐王等。到秦末楚汉相争时,臣下对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皆称大王。《史记·项羽本纪》:“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以待大王来……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汉朝臣下对王国之王也尊称大王。《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辽代部族长官称大王。辽制,部族大单位称部,部的长官称大王,下设左右丞相、太师、太保、太尉、司徒等官。大王辽语称夷离堇,司徒辽语称惕隐。见《辽史·百官二》。

2、对土匪头子的俗称,此义“”字也读dài,如“山大王”。


官名。辽置,原为五院部、六院部与乙室部的夷离堇,太宗时改为大王,参见“夷里堇”。

猜你喜欢

  • 奚官令

    官名。西晋始置,隶少府。掌管宫人疾病、罪罚、丧葬等事,管理使役从坐为奴罪犯家属。东晋或省少府,其制不详。南北朝仍置,梁、陈隶大长秋; 北齐隶长秋寺,为奚官署长官,以宦者充任。隋初置二员。从八品,隶内侍

  • 平南荡江将军

    将军名。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侵宋时置,位在虎威将军下,掌领兵征战。事毕则免。见《金史·百官一》。

  • 遥辇帐节度使

    官名。辽置,为遥辇帐节度使司的主官。见“遥辇帐节度使司”。

  • 王会司郎中

    官名。即“王会清吏司郎中”。

  • 中给事中

    官名。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末由中给事改名,从五品。北齐属中侍中省,员四人。由宦官充任,掌后宫事,并负责与外朝的联系。从五品。官名。北齐设置,为中侍中省的属官。见“中侍中省”。

  • 王国防阁

    官名。北齐于王国置防阁四人,掌护卫之事。

  • 左领军

    官名。三国吴孙权黄龙元年(229)置。《三国志·胡综传》: “(徐)详、(胡)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官名,汉献帝建安四年曹操置领军,掌领禁军。见《晋书·职官志·中领军将军·护军将军》。

  • 报谢使

    官名。南宋时,金或蒙古若准许宋廷议和,宋廷则需派使臣致谢,所派使臣称报谢使。官名。南宋置,为答谢金或蒙古准许议和的特遣使。

  • 左布政使

    参见“布政使”。

  • 履正大夫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置,为正五品武阶官。武阶官名。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置,秩正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