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卫率

太子卫率

东宫属官。秦、西汉秩比千石,隶太子詹事,掌东宫门卫。成帝时一度隶大长秋。东汉、三国魏秩四百石,隶太子少傅。西晋改隶太子詹事,掌东宫禁军,其官颇重。晋武帝泰始五年 (269) 分置左、右,惠帝时又增前、后,号太子四率,各领精兵万人,掌东宫宿卫,亦任征伐。东晋南北朝以来唯置左、右,皆领禁卫营兵。北齐开坊,唐朝开府。参见“太子左卫率”。


官名,秦汉皆置,属詹事,东汉属太子少傅,秩四百石,掌门卫士。三国魏沿置。晋武帝置中卫率,泰始五年分为左右卫率,各领一军;惠帝为太子时增置前卫率;后又加置后卫率、中卫率,太子出,前卫率前导,后卫率后从,左右卫率在舆车两旁护卫。东晋省前后卫率。南北朝沿置;北齐称左右坊率,隋又加置左右副率,掌宫中禁卫。唐左右卫率正四品上,副率从四品上,掌东宫兵之政令,总诸曹事。宋朝太子卫率府之正副率,有其官,但无职司。金置左右卫率府,掌四周巡卫和导从仪仗。明初置后省。清不置。见《后汉书·百官四·太子少傅》、《晋书·职官志》、《旧唐书·职官志三》。

猜你喜欢

  • 前后省

    宋置内侍省,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简称前省;入内内侍省,所掌尤为亵近,简称后省;合称前后省。

  • 太子宫门局

    官署名。见“宫门局”。

  • 五族

    商代前期王室的基本军事组织。见“族军”。

  • 都吏

    官名。①汉朝郡府属吏。主监察,性质与督邮近似。《汉书·文帝纪》: “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律说,都吏今督邮是也。”②清朝各部院衙门属吏。分办具体事务。又称“经承”。官名

  • 万年令

    官名。(1)北魏延和元年(公元432年)三月,改代令为万年令,属万年尹。(2)北周京兆郡所属有长安、万年二京县,万年县的主官为万年令,隋改称大兴县令。唐复为万年令,为“赤县令”之一,参见该条。

  • 老人

    乡里管事之人。明朝洪武 (1368—1398) 年间置,选每里中德高望众者充任,三、五人不等。会同里长调解或审判乡里一般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负责教化,督课农桑,主持乡村水利事务。明前期,颇有权威,

  • 大比

    选官制度。始见于周。定每三年一次。《周礼、地官、乡大夫》: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宋、元、明、清诸朝沿用以称乡试,每三年一次,于子、卯、午、酉年八月在各省省城及京师举行考试,

  • 辽阳苑

    官署名。明成祖永乐五年 (1407) 置,为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卢龙监。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永乐十八年并入太仆寺。参见“卢龙监”。

  • 国用参计所

    见“国用司”。官署名。即“国用司”,见该条。

  • 都虞司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初名“尚膳监”,顺治十八年 (1661) 改“采捕衙门”,康熙十六年 (1677) 改都虞司。掌上三旗武职官员的铨选任用,官兵俸饷、赏恤的稽核,府属各司处书吏的考核。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