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子右卫率

太子右卫率

官名。西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分太子卫率置,宿卫东宫,亦任征伐,地位颇重。东晋、南朝皆置,宋二员,五品; 齐一员; 梁一员,十一班,领崇荣、永吉、崇和、细射等四营,属官有丞、殿中将军、员外将军、正员司马、员外司马督; 陈一员,四品、二千石。十六国后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三品上,二十三年以后定为从三品。北齐为太子右卫率坊长官,从三品,领骑官备身正副都督、骑官备身五职、骑官备身及内直备身、备身诸属员等。隋朝置一员,正四品,领掌宫中禁卫,置长史、司马及录事、功、仓、兵、骑兵等曹参军事,法曹、铠曹行参军,行参军,又有直阁、直寝、直斋、直后; 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右侍率,改亲卫为功曹,勋卫为义曹,翊卫为良曹,罢直斋、直阁。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复为太子右卫率府长官,置一员,正四品上,掌东宫兵、仗仪卫之政令,总诸曹及三府、外府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改曰右典戎卫率,咸亨元年(670)复名右卫率。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官存而无职司,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从七品。南宋不置。辽、金皆为太子右卫率府长官,金朝为从五品,掌周卫导从仪仗,隶东宫宫师府。


东宫武官名。见“太子左卫率”。

猜你喜欢

  • 转对

    官场用语。即百官轮次面奏时政得失。五代后晋天福(936—943)中,令五日内殿起居,以两人转对,各具实封以闻。后汉高祖乾祐(948—950)初罢。宋太祖建隆三年(962) 复行,凡遇内殿起居日,在朝文

  • 诸色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秩正三品,隶中书省工部,掌百工技艺。置达鲁花赤、总管各一员,同知、副总管各二员。下辖梵像、出蜡局两提举司及铸泻等铜局、银局、镔铁局、玛瑙玉局、石局、木局

  • 典会

    官名。隋文帝内官六典之一,置三员,隶尚工,视流外二品,掌内宫财帛出入。

  • 铜虎符

    虎形铜符,(省称“铜虎”、“铜符”。)汉朝的一种符信。自文帝二年(前178)始,颁与郡守作为发兵信物。铜虎符第一至第五,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符分两半,右留京师,左与郡守。后或沿用

  • 并州刺史

    官名。北齐以并州为立国之地,建国后有陪都的规制,并州刺史相当于司州牧的职任,治所在晋阳,统太原、乐平、上党、乡郡四郡。

  • 布宪

    ①官名。《周礼》秋官司寇的属官。中、下士爵。一说为周朝置。掌公布国家刑罚禁令。国家有大事聚合民众,则掌其刑禁号令。②颁布法令。《管子·立政》: “君乃出令,布宪于国。”③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秋官府

  • 治礼郎

    官名。汉朝隶大鸿胪属官大行令,掌朝会时赞礼仪。东汉员四十七人。魏、晋沿置。东晋、南朝大鸿胪常省,其官亦省置无常。北魏仍置,为冗散之官,有俸无常职,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九

  • 左部大人句龙

    即左部句龙王,大人指王。详见“左部句龙大人”条。

  • 武英殿修书处

    清朝宫内刊刻书籍之所。隶内务府。康熙十九年(1680)设武英殿造办处,雍正七年(1729)改称修书处。设管理王大臣,无定员,下设内务府兼管司员二人及正监造员外郎、副监造副内管领、委署主事、库掌、委署库

  • 典御都尉

    官名。北魏置。《魏书·奚斤传》:“太宗以其世典戎御,遂拜(奚和观)典御都尉,赐爵广兴子,建威将军。”官名。三国魏置,第六品,隶属于太仆,主管田猎之事,属官有司马一人。晋沿置,后代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