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校书郎
官名。辽朝袭唐制置。司经局官员,与太子正字共掌典校图书。
官名。辽朝袭唐制置。司经局官员,与太子正字共掌典校图书。
官名。掌制皮革。见《礼记·祭统》。
东宫武官名。三国吴置,吕据曾为太子右部督。洪饴孙《三国职官表》说:“既有右部督,则有左部可知,此官疑典太子宿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掌冰中士佐官,正一命。
官署名。唐代后期,在用兵前后为控制地方秩序,始置制置使。宋置制置使司,以制置使为主官,为一路至数路地区的统兵大员,掌经画边防军务。其性质略同于招讨使而地位稍逊。政和中,熙秦用兵,以内侍童贯为之,仍兼经
见“怯薛”。
官署名。民国时国民政府置,属监察院,掌理审核监督全国政府各机关的会计。设部长、副部长各一人,审计九至十二人,协审十二至十六人,稽查八至十人。下设秘书处和三厅,分司办事。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属监察院
官名。金置,见“赤县令(2)”。
官名,汉朝在西北地区设置的田官,掌农事。见《居延汉简》。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似为京畿统管的别名或改名。见“统管”。
文书名。下行文。宋朝有札子作为下行文,元、明仿宋制,改称札付。清朝沿用,但与札区别使用。中央六部及地方巡抚、提督等衙门向非所属的下级衙门行文时用札付,余用札。如巡抚行文副将、参将、游击、都司,提督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