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官令

太官令

官名。又作大官令。秦、汉少府属官,掌宫廷饮食,东汉置一员,六百石,桓帝延熙元年(238)使太官令得补二千石,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二员。三国魏沿置,六百石、七品,吴亦置。两晋改隶光禄勋,东晋一度因省光禄勋而隶司徒。南朝宋员一人,隶门下省侍中; 南齐一员,隶尚书省; 梁隶门下省,一班。北魏世祖 (424—452) 时以毛修之为太官尚书,主进御膳; 后分太官为尚食、中尚食,知御膳,隶门下省; 而太官令则掌百官之馔,隶光禄卿。北齐置为光禄寺太官署长官,从八品上,掌食膳而不主御膳。隋朝因置,设三员,正八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升为正六品。唐朝置二员,从七品下,掌供祠宴朝会膳食。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置一员,正九品,隶光禄寺,哲宗元祐元年(1086)罢,后复置; 徽宗崇宁三年 (1104) 置尚食局后,仅掌祠祭之事。明洪武八年(1375)光禄寺置署,设大官令一员,从六品,掌供祭品宫膳、节令筵席、蕃使宴犒之事,后改为大官署署正。


官名,又作大官令,秦汉皆置,属少府,掌宫廷饮食,有七丞,俸六百石,掌御饮食。东汉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四人。左丞掌饮食,甘丞掌膳具,汤官丞掌酒,果丞掌果及蔬菜。属吏六十九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三》。三国魏吴皆置。两晋改属光禄勋,南朝宋属门下省侍中,一员;南齐一员,属尚书省;梁属门下省,置令一人,丞数人;梁太官有市署、正厨、酒库诸丞。陈沿梁制。北魏食官分属两省:尚食、中尚食属门下省和集书省,掌御饮食;光禄寺领太官,置令丞,掌百官馔食。北齐光禄勋领太官,置署,设令丞。隋唐以后各朝在光禄寺下置太官署,掌膳食祭品及祠祭。见《历代职官表·光禄寺》、《通典·职官七·光禄卿》。

猜你喜欢

  • 饧匠

    杂任职名。饧,古糖字,亦作餹。沈佺期《岭表逢寒食》诗:“岭外无寒食,春来不见饧。”唐于光禄寺珍羞署置饧匠五人,掌糖的制作。

  • 永兴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

    官署名。辽朝置,南面官,亦称“永兴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掌永兴宫汉人之政令。置都部署、副部署、同知等职。

  • 浣衣局

    官署名。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俗称浆家房。置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凡宫人年老及罢退废宫者,发此局居住。亦有以罪臣家属发往此局者、内官八局,惟此局不在皇城内。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惟此署不

  • 五院夷离堇

    官名。辽北面官。掌五院部族军马之政。会同元年(938)改称大王。故又称北院大王、北大王。

  • 崇玄署令

    官名。即崇玄令。

  • 支马房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置,属枢密院,掌行内外马政及坊院监牧吏卒、牧马、租课。宋枢密院属吏办事诸房之一。掌办内外马政并坊院监牧吏卒、牧马、租课。

  • 秩官

    常设的官职。《商君书·修权》: “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为民蠹也。”

  • 浆人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酱醋作料。

  • 御史台主簿

    官名。西汉始置,张忠为御史大夫,署孙宝为主簿。魏、晋以来不置,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复置,员二人。唐朝沿置,员一人,从七品下,掌御史台印及受事发辰,勾稽省署抄目,查其失误。五代因之。宋初沿置,神宗

  • 巡警部参议

    官名。清末巡警部之职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正四品,左、右各一员。分判各司事务,稽核司员以下功过,与左、右丞协同核审全国警章。三十二年,改民政部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