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太庙丞

太庙丞

官名。三国皆置,为太庙令副贰。南朝宋一员、南齐一员,梁置二庙丞、陈复为太庙丞。北齐置为太常寺太庙署次官。隋朝沿置,一员,正九品下。唐朝从八品下。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改名清庙台丞,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太庙丞,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废。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沿置,从七品,兼廪牺署丞。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太常礼院置为太庙署次官,二员,从七品。


官名,三国置,为太庙令之副,助令掌太庙事务。南朝宋齐梁陈皆置。北齐为太庙署副长官。隋唐皆置。金置,兼廪牺署丞,从七品。元为太常礼仪院太庙署副长官,员二人,从七品。参看“太庙令”条。

猜你喜欢

  • 盐使司使

    官名,金朝置,正五品,掌干盐利以佐国用。其官属有副使1-2员,正六品。判官1-4员,正七品。管勾4-22员,正九品。同管勾五员,都监八员,监、同监各七员,知法一员。见《金史·百官三》,参看“盐使司”条

  • 承舍

    差役、衙役之别称。

  • 褒圣侯

    唐高祖武德九年封孔子的后代为褒圣侯。见《新唐书·礼乐志五》。

  • 封疆官

    西周时称防守商旧都“三亳”的官、驻守边境险要地方的官及边境服属于周的部族君长为封疆官,分别称为“三亳尹”、“阪尹”、“夷微卢烝”,详见各条。

  • 左大当户

    匈奴官名,汉时匈奴设此官,位在诸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下,而在左右骨都侯之上。有自已的领地,有兵数千至一万。其民随水草的多少而转移。属官有千长、百长、什长等。参看《汉书·匈奴传》、《史记·匈奴传》。

  • 府军前卫指挥使

    武官名。明洪武中置府军前卫,为上直亲军之一,永乐以后沿置,掌轮番带刀侍卫,统领幼军。以指挥使为主官,下辖千户所。

  • 僧正司僧正

    官名。元、明、清各州僧正司主官。详“僧正”。

  • 掌皮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掌皮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总理行营大臣

    官名。清朝掌管行营政令之长官。光绪(1875—1908)初年置,六人,由宗室王公、蒙古王公及满大臣内特派兼管。下属有办事章京十六人,掌章奏文移,由护军参领兼任。官名。清置,为总理行营事务处的主官,见“

  • 右御卫大将军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置,为十二卫大将军之一,置一员,正三品,总其府事,并统诸鹰扬府。唐初沿置,高祖武德五年 (622) 改右领军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