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安南将军

安南将军

官名。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段煨以讨孝催功,拜此职。三国魏、蜀、吴沿置。为出镇南方地区的军事长官,或作为刺史等地方官员兼理军务的加官。魏、晋以后,与安东、安西、安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魏、晋、南朝宋皆定为三品。南朝梁、陈时加安前、安后、安左、安右将军,合称八安将军。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一班,大通三年(529)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一班,陈为拟三品,比秩中二千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二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降为三品,北齐仍三品。


杂号将军,东汉末年,三国魏蜀吴皆置。多为出镇南方的军事长官,或作为地方长官兼理军务。《三国志·蜀书·霍峻传》:“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三国志·吴书·吕岱传》:“迁安南将军,假节,封都乡侯。”

猜你喜欢

  • 景科

    丙科。汉朝考取官吏分甲、乙、丙等科,唐朝讳“丙”,改“丙”为“景”。《汉书·匡衡传》:“射策甲科,以不应令除为太常掌故。”唐人颜师古注曰“《汉书·儒林传》岁课甲科为郎中,乙科为太子舍人,景科补文学掌故

  • 两省

    官署名合称。即唐宋中书省、门下省。

  • 饔人

    官名。春秋时齐国置。掌饮食烹调。《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公膳日汉鸡,饔人窃更之以鹜。”杨伯峻注: “饔人,主割烹之事者”。《昭公二十五年》:“及季姒与饔人檀通”。杜预注: “饔人,食官”。官名。周

  • 文选司郎中

    官名。即“文选清吏司郎中”。

  • 瞽宗

    学校名。商代创设,以习乐为主。因为商代建立起一套神权政治体系,特别重视神道设教的方法,“乐”成为助祭媚神的重要工具。瞽宗取“瞽以诵诗,诗以入乐”之义,就是祀神乐祖之处,也是贵族子弟习乐的学校。至周代成

  • 储宫

    太子的称谓。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乃渐上京,乃仪储宫。”

  • 知枢密使事

    官名。辽置,为南枢密院的副长官。见“南枢密院”。

  • 行状

    文书名。记述死去官员生平行事之专文,南朝时期即有之,唐、宋时期极盛行,多由逝者家属请名士草撰。

  • 御营都统

    官名。辽朝北面官。皇帝亲征,则设此职总领御林军。武官名。辽置, 见“御营都统所”。

  • 大谏

    官名。①春秋齐国置,掌规劝训戒之事。《管子·小匡》: (管仲曰)“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吕氏春秋·勿躬》作“大谏臣”。②谏议大夫别称。洪迈《容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