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宗正

宗正

官名。西周至战国已置,掌君主宗室亲族事务。《逸周书·尝麦》: “我九宗正州伯教告于我。”《古玺汇编》第九二号: “平匋宗正。”秦、汉列位九卿,秩中二千石,例由宗室担任,管理皇族外戚事务,掌其名籍,分别嫡庶亲疏,编纂世系谱牒,参与审理诸侯王犯法案件。凡宗室亲贵有罪,须向其先请,方得处治。有丞,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及诸公主官属。平帝元始四年(后4)改名宗伯,新莽时并入秩宗(太常),东汉复旧。三国沿置。魏多任皇族,或亦暂以他姓代理,有丞,属官有公主官属、行夜督郎等,三品。西晋兼用庶姓,又领太医令史、司牧掾等,三品,或尊称“宗正卿”、“大宗正”。东晋、南朝省,其职属太常,有事则权置兼官。梁、陈复置,定名“宗正卿”。北朝定名“大宗正”,官署名“大宗正寺”。隋、唐以来,官署移“宗正寺”,长官称“宗正卿”。辽、金、元又有“大惕隐司”、“大宗正府”、“大睦亲府”等称。明、清其官署称“宗人府”,次官有左、右宗正,地位极高,明初正一品,并以亲王领之。后不备官,其职移归礼部。万历(1573—1620)间,诸王府亦置宗正。清朝宗人府左、右宗正皆由贝勒、贝子兼摄。


官署名。掌管皇族事务。秦置,汉因之。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若有犯法当髡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见《后汉书·百官三·宗正》。其后历代多沿置,北齐称大宗正寺,隋称宗正寺,唐宋沿隋称,辽也称宗正寺,金称大宗正府,元沿金称,明清称宗人府。各代的职掌大体相同。见《隋书·百官中、下》、《新唐书·百官二·宗正寺》、《宋史·职官四·宗正寺》、《辽史·百官志三·宗正寺》、《金史·百官一·大宗正府》、《元史·百官三·大宗正府》、《明史·职官一·宗人府》、《清史稿·职官一·宗人府》。

猜你喜欢

  • 功曹司功参军事

    官名。唐朝设此官。《新唐书·百官四下·西都》:“功曹司功参军事,掌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

  • 王主

    1、指国王和公主。《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帝飨卫士于南宫,因从皇太后周行掖庭池阁,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及常所御衣合五十箧,余皆分布诸王主及子孙在京者。”又

  • 上林丞

    官名。西汉员八人,协助上林令管理上林苑。东汉以来改置上林苑丞。南朝梁复旧名,员一人,流外三品蕴位。唐朝员四人,从八品下,为司农寺上林署次官。宋朝省,金朝复置,世宗大定七年(1167)增为二员,从七品。

  • 兼左户行参军

    官名。见“公府左户曹”。

  • 四角

    南匈奴贵臣合称。指左贤王、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皆单于子弟,可依次继承单于位。匈奴国君单于的四位辅国的最高贵的官员,即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

  • 水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为尚书省水部曹长官。唐朝定置为工部水部司长官,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川大夫、司水郎中,旋各复旧。虽有职掌,闲简无事。渤海国置为右六司支司中水部长官。五代

  • 公车

    官署名。汉朝及三国均置。为公车司马省称,以令主之,属卫尉。掌管宫中司马门警卫,并接待臣民上书及征召。东晋、南北朝亦置。官署名,汉置,为公车司马的省称,其长官称令,属卫尉;掌宫中司马门的守卫、接待臣民上

  • 后妃

    即后。后宫众女官之长。《礼记·月令》:“后妃帅九嫔御。”皇后和皇妃的合称。《后汉书·皇后纪》:“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及光武中兴……改正后妃之制。”参看“后”、“妃”条。

  • 光禄司少卿

    参见“光禄司”。

  • 乌撒宣慰司

    即“乌撒乌蒙等处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