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宰
官名。春秋时期卿大夫家臣之长。《国语·晋语曰》: “官宰食加。”
官名。春秋时期卿大夫家臣之长。《国语·晋语曰》: “官宰食加。”
唐羁縻府州临时特遣使。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高祖遣高平王道立至西突厥许婚。
见“军机大臣”。
官名,也省称五威后帅,掌助五威将班符命于天下。详见《五威将前帅》条。
官名。元于艺文监置太监检校书籍事二人,从三品,为艺文监的长官。
官名。清置,见“伊犁将军”。
武职土官名。清制,青海地区置二十六人:设于黄河、大江、雅砻江、澜沧江、怒江各地;西藏置五十二人:分布在喀喇乌苏河南岸各地。
官名。①兵部头司兵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始置一员,掌本曹籍帐,侍郎缺则代理曹事。炀帝大业三年(607) 罢,后又置兵曹承务郎行其职。唐高祖武德三年(620) 复旧,置二员,一掌武官贡举及
官场用语。朝廷在告命上所题褒扬的文词。宋朝侍从官以上,用四六句文体。朝内各司官员官告亦命词。外任官员,惟京官通判以上有之。封赠官员父母,太中大夫、观察使以上用专词,其余用通行之词。
官名。将军名号。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拟克狄将军等号; 大通三年 (529)定制后,班阶略提高,改拟明智将军等号。
官署名。北齐隶太仆寺,掌御马及诸鞍乘。设令、丞各一员为长贰,又置奉承直长二员。隋初沿置,设令、丞各二员。炀帝大业三年(607) 减入殿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