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巡漕御史

巡漕御史

官名。明清都察院之属官。专司巡漕。明永乐十六年(1418)差御史巡漕。万历(1573—1619)中定设御史一员,督催粮务。清初停废。雍正七年(1729),因粮船过淮抵通诸弊丛生而复设二人,以御史、给事中拣选派充,一年一更代。乾隆二年(1737)增为四人,分驻淮安、济宁、天津、通州。专司纠察诸弊,巡视漕河,挑浅疏滞,催赶运船,查需索,禁夹带,严监兑。道光二年(1822)停遣。


官名。明置,清因之,明代都察院监察御史有专职巡视漕务的,称巡漕御史,掌稽察所巡之地,挑浅疏滞等。清因之,雍正七年定差淮安、通州各二人。乾隆二十年,改差淮安、济宁、天津、通州各一人。见《明史·职官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清史稿·职官二·都察院》。

猜你喜欢

  • 上都太仓

    官署名。元朝置。建置、品秩、职掌、设官皆同大都太仓。

  • 宣武大夫

    散阶称号。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改宣武将军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四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属八旗者从四品亦封此。五十一年,改为宣武都尉。

  • 麟寺

    宗正寺别称。

  • 户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永乐元年 (1403)始置,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后增主事三人。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参见“北京行部”。

  • 西宁办事大臣

    官名。清朝特设管理青海地区之驻札大臣。乾隆元年(1736) 设,驻西宁。辖青海三十六旗。所属有司员、笔帖式。官名。青海各部落,名为青海额鲁特蒙古。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于西宁置办事大臣一人,统辖

  • 大官署署丞

    官名。明朝光禄寺大官署副长官。洪武八年(1375)始置,初置一人,后改四人,从七品,协署正掌供祭祀及宫廷筵膳等事。清朝设二人,俱由满人担任,初定为六品,康熙九年 (1670) 定为从七品。

  • 红头牌

    清朝“膳牌”之一种,为宗室王公呈进给皇帝的衔名牌。木质,红漆。

  • ①周朝称拥有封土的各级统治者。《诗经·小雅·小乐》: “宜君宜王。”《仪礼·丧服》: “君,至尊也。”郑玄注: “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②战国时期对有采邑的公卿大夫的尊称,如“商君”、“

  • 直隶州

    地方行政区名。明清地方行政建制之一。地位略次于府,有下属之县。因直隶于布政使司,故名。明、清地方行政单位之一,略次于府,而不属于府,也有属县。因其直属于省,故改称直隶州。见《明史·职官四·州》、《清史

  • 忠亮

    宋朝功臣号。以赐皇子、皇亲、文武臣僚及外臣。参见“功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