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汉两朝指御史丞与御史中丞。《晋书·职官志》:“秦时,御史大夫有二丞,其一为御史丞,其一为御史中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隶太常寺太庙署,守视阴室。官名。隋太庙署置阴室丞,掌守护阴室。
官名。宋朝御史台置,补正名后,遇大礼可出为录事参军。
官名,汉置,掌巡防守候障塞。《汉书·孙宝传》:“上乃顺指下宝狱,尚书仆射唐林争之,上以林朋党比周,左迁敦煌鱼泽障候。”
官署名。或称交涉局。清末置于各省,掌与外国领事交涉事件。
海军相当官。北洋政府设于海军总司令处、舰队司令处与军港司令处,掌军医事务。
官署名。明、清时负责翻译古印度语言文字的机构。始设于明成祖永乐五年 (1407),设译字生、通事以掌其事。初隶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省并入礼部。
官署名。辽于上京、东京、中京、西京、南京各置处置使司,其主官称某京处置使,属南面京官。
官名。唐朝后期置,为节度使属官,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及号令升纳之事。宋初沿置。太祖乾德二年(964),令两使留后奏荐历两任有文学者充任。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977),命有出身人充任。后逐渐成为选
官名。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设置,由总统府第一局局长兼任,承秘书长之命,典守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