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总税务司

总税务司

官名。清后期主管全国海关税务行政的最高官员。咸丰九年(1859)设,为总税务司署长官。由英人把持。掌各海关征收税课之事。同治三年(1864),自上海迁北京办公,职权不断扩大。


官名。为总税务司署的长官,清咸丰十年(公元1861年)始置,其副职为副总税务司,员额各一人,均以洋员充任。总税务司总掌全国海关关税、行政及人事之权,名义上隶属于总理衙门及外务部,但只不过是听其报告而已,并不能过问其内部事务。副总税务司于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撤销。辛亥革命后总税务司一职仍由洋员充任。自设立总税务司以后九十年间,此职始终为帝国主义分子所把持,垄断了中国海关税务权。特别是北洋政府时期,各省停解京饷协饷,几乎只靠海关为惟一财源,而借款赔款亦往往指海关为抵押。总税务司的权势几乎凌驾于政府之上。

猜你喜欢

  • 掖庭

    也写作“掖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中作“掖廷”,《后汉书·百官三·少府》中作“掖庭”。详“掖廷”条。

  • 合口脂匠

    杂任职名。唐于殿中省尚药局置二人,内侍省宫闱局置六人,掌合成口脂。

  • 庆丰司郎中

    清朝内务府庆丰司之主官。额设二人。掌司事。

  • 军枢司

    官署名。清末海军部所属之机构。宣统二年(1910)改筹办海军事务处参赞厅秘书司设,旋併入海军部。掌收发文牍函件,并本部人员升迁、调补、功过之册籍及一切典礼奏咨事。初辖机要、奏咨、典章、承发四科。三年,

  • ①诸侯封地。《孟子·离娄上》: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赵岐注:“国谓诸侯之国。”《周礼·天官·大宰》: “以佐王治邦国。”郑玄注: “大曰邦,小曰国。”②封君采邑。春秋

  • 廷推

    任官方法。明朝定制,凡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除奉特旨外,多由朝廷大臣推举二三人选,经皇帝选任。侍郎以下及祭酒等官,则由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官员推选。在外督、抚大员,则由吏部主持,九卿皆参与推选。其余官员均不

  • 内都知司

    宋朝宦官机构。参见“内侍省”。

  • 节级

    唐、宋低级军职名。唐朝员阙,以军健量材差使。宋朝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及押官等名目。1、军中小校。唐宋军中设此小官。《旧唐书·懿宗纪》:“如本厢本将,今后有节级员阙,且以行营军健量材差置,用酬征伐

  • 威略将军

    参见“十威将军”。

  • 官名。西周置。武职。职掌及官位大小不详。见《散盘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