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洗马

洗马

官名。① 汉朝诸侯王国属官,东汉省。② 太子属官。秦置,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太子出行则为前导。西汉属太子太傅、少傅,秩比六百石,员十六人。东汉属太子少傅。三国魏因之,七品。蜀亦置。晋朝置八员,七品,为太子詹事属官,掌太子图籍、经书,太子出行则前导威仪。南朝因之,宋七品,秩比六百石; 梁置八员,六班,隶詹事所辖典经局; 陈六品,秩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改从五品上。北齐置八员,从五品上,属詹事府典书坊所辖典经坊。隋隶太子门下坊司经局,从五品上,初置四人,炀帝大业三年 (607)减二人。唐因之,员二人,从五品下,掌经籍,出入侍从。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司经大夫,三年改桂坊大夫,咸亨元年(670) 复旧名。北宋前期用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换通直郎。辽朝为南面朝官,隶司经局。明朝为詹事府司经局长官,从五品,掌收贮经史,刊辑图书,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后不掌本职,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清顺治九年 (1652) 沿置,十五年罢,康熙十四年(1675)复置。掌经籍、典制、图书刊刻、收藏之事。满、汉各一人,从五品,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詹事府并入翰林院,遂废。


官名。秦置,汉因之,也写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则为前导;后汉洗马十六人,职如谒者。魏晋等沿其制,晋置八人,宋八人,齐一人。梁置典经局,设洗马,掌公文信札等,以世族充任。陈因梁制。北齐称典经坊洗马,隋唐称司经局洗马,专掌书籍。其后历代沿置,清代虽无太子,但有此官,以备翰林官的升转。至清代末年废。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洗马》、《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四》。

猜你喜欢

  • 丞相从事吏

    吏员名。汉代设置,《汉书·匡衡传》有“遣从史之僮取田租”的记载。同书《张禹传》记“禹以丞相退休罢就第。以列候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相,置从事吏五人。”曾资生说:“疑从史即从事吏,系丞相私人服事之吏。

  • 掌宝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掌之一,属尚工局。员二人,从九品。唐朝改正八品。属尚服局,为司宝、典宝之佐。协掌宝玺符契图籍之事。宋、金、明悉如唐制。②金朝詹事院下置,员二人,从六品,掌奉宝。1、

  • 台垒科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军制司所属七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要塞砲兵、工兵军士以下之补充,要塞砲兵、工兵之常备、续备、后备官兵之册籍,并勘查建筑台垒,划分台垒区域。置科长、科员、录事。

  • 内诸司使

    唐代宦官或武臣所领宫廷机构,唐人通称为二十四使司,但使名却难以确指,散见于文献的内诸使,掌皇室庄田的有庄宅使、宫苑使、内园使、洛苑使,掌声色玩好的有教坊使、五坊使,掌宫廷作坊的有中尚使、内作使、文思使

  • 中尚监

    官署名。元置,掌大斡耳朵(帝后行帐、行宫)位下怯怜口诸务,并领资成库毡作,供内府陈设帐房帟幕车舆雨衣之用。其官有监卿八员,正三品;太监二员,从三品;少监二员,从四品;监丞二员,正五品;还有经历、知事、

  • 内掾

    官名。元奎章阁学士院所属,为低级事务官。

  • 仪鸾司

    官署名。五代后梁始置,宋初因之。掌供应皇帝祭祀、 朝会、 巡幸、 宴享及内廷所需幕、 帷帐以及其他陈设之物。设勾当官,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及内侍充任。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

  • 绣衣使者

    官名。即“绣衣直指”见“绣衣直指”条。

  • 都大提点坑冶铸钱

    官名。北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始置,资序同提点刑狱。后省。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复置,后又省。孝宗淳熙二年 (1175)再置。掌坑冶铸钱之事。参见“提点坑冶铸钱公事”。

  • 铸客

    官名。战国楚置为工官,掌冶铸器物。《铸客鼎铭》: “铸客为大句(后)脰(厨)官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