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给事黄门侍郎

给事黄门侍郎

官名。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而置。亦简称“黄门”、“黄门郎”、“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关通内外,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因出入禁中,故职任显要。初无员数,汉献帝定为六人,秩六百石。一度改名侍中侍郎,旋复故。魏晋南北朝置为侍中省或门下省次官,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职掌略同,地位随皇帝旨意或侍中地位而上下。南齐时知诏令,被称为“小门下”。北魏一度甚重之,“出参尚书,入厕帷幄”(《魏书·甄琛传》),肃宗时与侍中一起被称名“小宰相”。魏、晋、南朝置四员。魏五品,秩六百石,晋、南朝宋同。梁十二班。陈四品,秩二千石。北魏节闵帝普泰(531—532)间置六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定为三品中,二十三年改四品上。北齐置六员,四品。隋朝亦置为门下省次官,四员,正四品上,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名“黄门侍郎”。参见“侍中”、“门下省”。


官名,东汉置,六百石,掌侍从左右,关通中外,诸王朝见,引王就坐。《后汉书·孝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注:“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限),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

猜你喜欢

  • 夏官司马

    官名,周置,为六卿之一,掌军政军赋(邦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注:“师古曰:冢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宗伯掌邦礼,司马掌邦

  • 礼仪使

    官名。唐朝玄宗开元十年(722)以他官知礼仪事,始称使,专掌五礼。天宝九载(750)始定置不改,亦称礼仪祠祭使,多以太常卿、六部尚书或侍郎充任。代宗大历五年(770)罢,事归太常,七年复置,德宗建中元

  • 甲铠署

    官署名。唐初掌甲胄之官署,太宗贞观六年(632)改为甲坊署。

  • 中尝药监

    官名。北魏少府所属有中尝药监,秩从五品下。

  • 督关将军

    官名。太平天国于沿江各埠设税关征收商税,各官的主官其官阶为职同将军,概称为督关将军,知非子《金陵杂记》说:“自太平府以至武昌,贼匪分设伪关太平、芜湖、安庆、九江、武穴、武昌共六处,每处派贼目一名,率群

  • 教官

    ①《周礼》叙述的负责民众教化的官僚机构。以司徒为官长。《周礼·地官·序官》: “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等。②学官统称。宋、元、明、清

  • 济南兵马指挥司

    官署名。元末置。简称济南兵马司。设于顺帝至正十年 (1350) 十月,掌境内防御、捕盗等职。置都指挥、指挥各二员,副指挥四员。

  • 兵府

    指枢密院。兵府是掌管天下兵政的机关。《宋史·欧阳修传》:“修在兵府,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宋朝兵政汇于枢密院,兵府指枢密院。

  • 官名。殷朝始置。西周至战国沿置。指保母、保傅等养育、傅教太子、国君的官员。三国魏王国官属有保,品第六。官名。(1) 《尚书·君奭》:“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保衡”就是“阿衡”,“保”就是“阿”。《

  • 县政府秘书

    官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县政府的佐治人员。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九月内政部判定的《县政府办事通则》的规定,其办公处为秘书处,掌理机要,总核文件,承办职员进退,典守印信及办理其他不属于各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