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花翎

花翎

服饰名。明清官员之冠饰。明朝之公侯伯朝服,皆加笼巾貂蝉,插雉尾。正德 (1506—1521) 中都督江彬等承日红笠之上,缀以靛染天鹅翎,以为贵饰,贵者飘三英,次者二英。得赐一英者,亦为殊荣。清朝官员依品级戴用。花翎用孔雀尾羽制成,插于冠顶顶珠下部,拖于脑后,如古之珥貂。以翎端眼数不同而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用以分等第、别品秩,凡贝子以下至内大臣、满洲亲军侍卫五品以上者皆得按官品戴用。六品以下者戴鹖羽蓝翎。品官中,各省兼提督之巡抚准戴用,离职即撤,称为例翎。赏戴翎枝被视为特殊恩荣,有亲、郡王获之以为美观者,有因军功卓著保荐得之者,有行围、较射、射牲蒙赐者。道光 (1821—1850) 以后赏翎渐多,渐滥,并开捐翎之例。

猜你喜欢

  • 内侍

    官名。北魏为内官,即侍从宫禁的亲近官员,多由亲贵子弟充任。《魏书·陆俟传》:“太宗践祚,拜侍郎,迁内侍,袭爵关内侯。”隋朝为内侍省长官,用宦者,置二员,从四品上;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长秋令,用

  • 权三司使

    官名。见“三司使”。

  • 军正丞

    官名。西汉南北军置军正,诸军出征亦置,军正丞当为其副职。官名,西汉置,佐军正掌执军法。参看“军正”条。

  • 检校官

    ① 参见“检校”。② 官名。辽朝袭唐制而设,指诏除而非正命之加官。始见于太祖九年(915),授齐行本为检校尚书、左仆射。辽之检校官名目繁多,有太师、太尉、太保、太傅、尚书、司徒、司空等等。有时尚在检校

  • 行宫总管

    官名。清制于各行宫均置总管管理: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成,设正副总管各一人,辖苑丞、苑副各四人,千总、委署千总四十六人;汤泉行宫,位于北京西郊小汤山,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

  • 猛毅将军

    见“十猛将军”。

  • 中督护

    官名。西晋末凉州张轨置为统兵主将,地位高于一般州所置督护。氾瑷任此职时,率兵二万讨东羌校尉韩雅。见《晋书·张轨传》。

  • 宫太保

    即“太子太保”。见“宫衔”

  • 除书

    朝廷除授官职的文书。朝廷决定某人任某职后,由吏部发出除书,并送达受任者。在吏部留有底案。

  • 女官六局

    明朝宫中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六局的合称。掌管侍奉皇帝和后妃日常生活之事。详分见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