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军总管

行军总管

官名。北周置。战时临时任命大臣为之,统兵出征,事讫即罢。在重大军事行动中,隶属于行军元帅。《周书·宣帝纪》: “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杞国公亮、郕国公梁士彦以伐陈。”隋沿置。开皇十年(590)江南李棱等举兵反隋,文帝以杨素为行军总管,帅众征讨。自隋始,行军总管渐渐过渡为地方军政长官,或掌一道军政,或领数道,时有大总管、总管之分。唐改为都督。五代又以都总管为最高统帅。宋朝更有都总管、副总管、总管等武职。参见“总管”。


武官名。北周设置,为行军出师时统兵之官,受行军元帅的节制。任此职者见《周书·辛威传》:“天和初,复为行军总管,讨绥银等诸州叛胡,并平之。”

猜你喜欢

  • 上隶

    见“都史”。

  • 稽核员

    官名。北洋政府置,属盐务稽核所,专司考核盐务收支款项等事。

  • 典豫乐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属豫王府,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参见“典乐”。

  • 官邑

    有官职者之封邑。《左传·昭公十六年》:“有事于山,艺山林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

  • 太常寺丞

    参见“太常丞”。官名。汉制,各主官之下都有丞,既为主官的副职,也是衙署内部的事务官。北齐太常寺设卿与少卿外,仍有丞,为太常寺卿的佐官,与少卿职权无甚区别。历代沿置,至清乾隆以后才改为属官。参见“太常寺

  • 行经途尉

    官名。北魏洛都时代,于畿郊经途要隘各置尉,职掌稽察行人,维持治安。北齐沿其制,于畿县各置行经途尉:邺县置十二行经途尉;临漳县左部尉所属有九行经途尉;成安县后部尉所属有十一行经途尉。据《隋书

  • 都水监主簿

    官名。西晋水衡都尉置主簿一人。隋文帝仁寿元年(601) ,改立都水监,炀帝大业(605—618)中,置一人。唐朝沿置,从八品下,负责掌印、勾检稽失,纠举运漕 渔捕有违失者。北宋初不置,仁宗嘉祐三年(1

  • 总理事务处

    官署名。清朝乾隆(1736—1795)初取代军机处的一个政务机构。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高宗即位,裁“办理军机处”设。原办军机事务之大臣除任总理事务王大臣者,余均命回本任。乾隆二年(1737)十

  • 东宫领直

    官名。南朝梁置,韦粲曾任此职。

  • 牸羊局

    官署名。北齐置, 设都尉。 管理母羊之牧养。隶太仆寺司羊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