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行安西将军

行安西将军

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辛未,以长水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与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拒维。”曹仁也曾任此将军。行,代行。见《三国志·魏书·曹仁传》。

猜你喜欢

  • 侍中侍郎

    官名,东汉置,即给事黄门侍郎,共六人,掌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献帝起居注》说:“帝初即位,初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改给事黄门侍郎为侍中侍郎,去给事黄门

  • 司稍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司稍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太乐典录

    官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七品下,二十三年官品令未载。掌宫廷音乐。

  • 北平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明初户部所属北平清吏司及刑部所属北平清吏司均置,各一人,从五品,协郎中掌本司事。参见“北平清吏司”。

  • 区董

    北洋政府市自治制中特别市属区的行政主官。参见“市自治制”。

  • 东宫常侍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502—519)初置,由散骑常侍担任。

  • 福建司员外郎

    官名。即“福建清吏司员外郎”。

  • 太史院判官

    官名。元置,属太史院,秩正五品,员额二人。掌理太史院内部事务。

  • 集贤院待制

    官名。唐永泰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三十人,以备咨询。崔佑甫为相,建议文宫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为令•正衙待制官每日二人。元集贤院亦置待制一人,秩正五品。

  • 中二千石

    汉代官吏秩禄等级,中是满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实得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斛。其地位在真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上。凡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