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诸路宝钞都提举司

诸路宝钞都提举司

官署名,元朝置。掌印行钞币。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由诸路交钞都提举司改立,秩升为正四品。置达鲁花赤、都提举、副达鲁花赤,提举各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二员。顺帝至正十年(1350),改为诸路宝泉都提举司。


官署名。元置,属户部。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于燕京行中书省置诸路交钞提举司,印造诸路通行元宝交钞。后以户部官兼提举交钞公事。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置诸路交钞都提举司,秩正五品。八年(公元1271年)复以交钞提举司属户部。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印造至元通行宝钞,改称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升正四品。设达鲁花赤一人,正四品;都提举一员,正四品;副达鲁花赤一人,正五品;提举一人,正五品;同提举二人,从五品:副提举二人,从六品;知事一人,从八品;照磨一人,从九品。又有提控案牍二人,司吏十二人,蒙古必阇赤一人,回回令史一人,奏差七人。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变更钞法,改诸路宝钞都提举司为诸路宝泉都提举司。

猜你喜欢

  • 封疆大臣

    指明清时代的总督或巡抚。参看“封疆”条。

  • 内直丞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内直副监置,员二人,正八品下,为太子左春坊内直局次官。

  • 却本堪布

    唐古特官。清分设于前后藏,为达赖与班禅宫中之官。员额各一人,在宫内管理诵经、礼拜、供养等事,其对下对外的权力甚大。民国时期沿置。

  • 京畿警备司令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见“京畿卫戍司令部”。

  • 司计郎中

    官名。即比部郎中,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改,肃宗至德二载(757)复名比部郎中。官名。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改比部郎中为司计郎中,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旧。

  • 庶蠹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庶蠹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比换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和吏人转迁的一项规定。朝廷内外各司吏职,原该年劳补官者,依法准许自愿改换相应官资,注拟差遣,称“比换”。官员亦可比换其他类别的相应官资。

  • 专门司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属之机构。光绪三十二年 (1906) 设。掌大学堂及高等学校,政艺专业,咸综领之。辖专门教务、专门庶务二科。置郎中二人,总理司务,下设员外郎、主事,分司各职。

  • 诸行宫都部署

    官名。辽置,见“诸行宫都部署院”。

  • 领左右将军

    官名。北齐置,领左右府长官,后于其上置领左右大将军,遂降为次官。从三品。隋初沿置,为左、右领左右府次官,员各二人,佐大将军掌府事,从三品。隋炀帝大业三年(607)罢。武官名。北齐设置,为领左右府的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