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邮政总局

邮政总局

官署名。清末邮传部所属机构。宣统三年(1911)设。掌理全国邮政事宜。置局长一人,总办一人,会办一人,下设总务、营业、稽核等股。


清末邮传部直辖机构。清代设有驿站,在***战争前,原以驿站递送军事文报,属兵部车驾司管理。***战争以后,邮政大权渐被外国人所掌握。最初在各通商口岸设有外国信局,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驻京各国公使的公文,都由总理衙门交驿站代寄。在海关总税务司迁京办公,海关自行开办邮务之后,此事又改由总税务司管理。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在各通商口岸又设立了送信官局。为寄递驻外使臣文报,又在上海专门设立了文报局。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元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邮政总局,各地设分局,但实权仍操在总税务司手中。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邮传部成立后,决定接管邮政,当时的总税务司赫德为了维持英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解决与法国在华利益的矛盾,延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五月才办移交,并由法国人帛黎充任邮政总办。邮政总局属邮传部后,经营邮政事务,设局长、总办、会办等官。局内分设文牍、通译、稽核三股。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分设邮政总局和邮政分局等。北洋政府于交通部置邮政总局,掌理全国邮务行政。设总办、会办、副会办各一人,下设稽核、联邮、经画、秘书、供应、财务、总务、考绩各处和内地管理处,各设处长和协理处长一人。邮务人员分为邮务长、副邮务长、邮务员、邮务佐与邮务生各等,总局各处处长与以下人员、各地邮局局长和以下人员,均由上列各等相当人员充任;邮务员中分设洋员与华员。全国分划邮区,大致依各省区行政区划,于省会设置邮务管理局。但吉林、黑龙江为一区(哈尔滨),四川分为西川(成都)与东川(重庆)两区,北京(包括内、外蒙古)与上海各成一区,青海附于甘肃。管理局之下,各地分置一、二、三等邮局,下辖支局和代办所、村镇信箱。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沿置邮政总局,局内分置总务、秘书、考绩、财务、稽核、经画、供应、联邮、汇兑、储金十处,设邮政总办、会办、副会办、处长、副处长、佐理员、事务员等。各邮区设邮务长、邮务员。

猜你喜欢

  • 路总管府判官

    官名。金诸总管府(谓府尹兼领者)置总管判官一人,秩从六品,掌总领总管府众务,分判兵案之事;府判一人,从六品,掌总领众务,分判吏、户、礼案并专掌通检推排簿籍。元诸路总管府,上、下路各置判官一人,掌总领府

  • 农师

    官名。相传尧舜时立弃为此官。周朝沿置。掌农事。《史记·周本纪》: “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国语·周语上》: “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韦昭注: “农师,上士也。”官名。农

  • 十五善射处

    官署名。清朝八旗所属之机构。专门管理官兵之习射。额设管理大臣一人,翼长二人,掌习射事务。习射官兵为官缺四十五,兵缺一百二十,均系兼缺。所选之官仍食原俸,兵仍食原饷。缺出,由管理大臣于年少王公、文武大臣

  • 试中书门下平章事

    官名。辽朝置为南面官。系加官,非实职。

  • 官名。辅佐官统称。战国时县丞省称丞,为县令副职。汉朝沿用为各官署长官副佐的统称。自中央至郡县均有丞。中央各官署有令、丞,长、丞; 郡有郡丞、县有县丞,其官秩自千石至三百石不等。魏晋南北朝诸卿、诸署令、

  • 即选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乃月选官员班秩之一。凡遇官员缺出,奉旨即用人员,特用班人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行选补,其他官员之回避者,亲老告近查复到部者,丁忧服满者,裁缺赴部另补者,外任官经督抚保题即升卓异及俸满

  •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马军统兵长官。宋朝沿置,一员,掌禁军马军诸指挥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为三衙长官之一,地位颇重,俗称马帅。徽宗政和四年(1114)定其品序在正

  • 稍法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稍士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正三命。下设稍法中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

  • 典彩

    官名。女官二十四典之一,隶尚功,副司彩掌内宫用绵彩、缣帛、丝枲,有赐用则每十日一记录。隋炀帝始置,二员,从七品。唐朝沿置,正七品。宋朝为尚书内省女官,隶司彩,正七品。金同唐制。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 左厩上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 (556)置, 北周沿置。夏官府驾部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左厩中马匹。下设左厩中士、左厩闲长下士以佐其职,又领奉乘二十人,驭夫一百三十人。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