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行
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里行等简称。
官名。唐宋皆置,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都不是正官,无员限数。
监察御史里行、殿中侍御史里行等简称。
官名。唐宋皆置,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都不是正官,无员限数。
官府制定的法令条规。《战国策·秦策一》:“科条既备,民多伪态。”
降服国的国君遣子入侍皇帝称侍子。《后汉书·光武帝纪》:“鄯善王、车师王等十六国皆遣子入侍奉献,愿请都护。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乃还其侍子,厚加赏赐。”
官名。明清僧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释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一人,从八品。清康熙十三年(1674)定设一人,亦为从八品。依例升迁右讲经,缺出由右觉义升补。
渤海国十卫之一,相当于唐朝的十六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
汉朝举荐科目。被举荐任用者,掌纠正审判之弊端错案。《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冬,中二千石举治狱平,岁一人。”注:“李奇曰:吏治狱平端也。”
春秋时的军队建制。见“三军将佐”。
参见“右民郎”。
官名。清末学部之顾问官。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非实缺,无定员。分四等,一等视丞,二等视参议,均由学部奏派,三等视郎中、员外郎,四等视主事,均由学部委派。凡部有重要筹议之事,随时咨询。该官于教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木中大夫车工中士佐官,正一命。
清代知县幕宾名。掌理出纳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