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门下侍郎

门下侍郎

官名。门下省次官。十六国北凉曾置。唐玄宗天宝元年 (724) 至肃宗乾元元年 (752) 以及代宗大历二年 (767) 以后迄于五代,皆为“黄门侍郎”之改名,常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为宰相。宋朝初年为宰相叙迁之官,仅表示禄秩,不理门下省事,三品。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例以尚书左仆射兼任,代行门下省长官侍中之职务,另置侍郎一人为其副贰,秩正二品。掌参议大政,审中外出纳之事,管理省务。与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同为执政官。南宋省。辽朝为南面朝官。金初为言官,海陵王时随省罢。参见 “门下省”、“黄门侍郎”。


官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黄门侍郎为门下侍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为黄门侍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又改黄门侍郎为门下侍郎,此后相沿不改。

猜你喜欢

  • 汉人省掾

    参见“省掾”。

  • 山虞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虞部下大夫山虞中士佐官,正一命。

  • 强弩都尉

    官名。西汉置之。武帝时有强弩都尉路博德,曾领兵筑居延塞。官名,汉武帝始置,屯兵居延塞。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 式道右候丞

    官名。西汉置,属执金吾,为式道右候副职。东汉省。官名,西汉置,属执金吾,为式道右候之副,车驾出,掌佐式道右候清道,还,持麾至宫门,宫门乃开。参看“式道候”条。

  • 首领官

    金、元以后对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中掌管案牍、管辖吏员,并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官员之统称。与主官、属官、堂上官相对而言。金、元时遍设于各级衙门,包括经历、都事、主事、知事、典簿、照磨、管勾(以上为从五品至九品)

  • 壮烈将军

    见“十壮将军”。官名。南朝梁代设此将军,为十二班。见《隋书·百官上》。

  • 盐官

    官署名。西汉大农令 (大司农) 原有斡官,斡盐铁而榷酒酤。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于全国产盐多的二十七郡置盐官三十七处,依据事务繁简,置令、长及丞,主盐税,隶大司农。东汉改隶郡县。官名。汉置,凡郡县出盐多

  • 刺奸

    新莽时曾置左右执法、刺奸。东汉大将军等将帅所统营部职吏有刺奸,掌监察执法。西晋太宰、相国府或置,为僚属诸曹之一,设掾、属主持。官名,汉置,掌罪法。《汉书·王莽传下》:“置执法左右刺奸。”东汉大将军营部

  • 虞庠

    官署名。周朝置。掌管贵族子弟初级教育的机构。相当于“小学”。《礼记·王制》: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郑玄注: “虞庠,亦小学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

  • 殿试详定所

    官署名。宋朝贡举考试殿试时负责详审举人试卷的机构。从两制、六部尚书、台谏官、学官中选差详定官。举人试卷,经初考官、复考官定等第后,密封送详定所详审。初考官、复考官所定相同者,详定官不得变更; 互异者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