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原县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县上原”,即此。后废。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县上原”,即此。后废。
古部落名。原居漠北,后与乞伏等部南下。至乞伏国仁曾祖述延时,据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首领出连高胡为述延右辅将军。后并入乞伏部。
1798—1873清湖北监利人,字子寿。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旋辞官归里。博涉经史,肆力诗古文辞,林则徐以“国士”许之。曾为张亮基、胡林翼等赞划军务、政务,屡出奇计,深为嘉纳。著有《枢言》、《导江三议
?—前515一名州于。春秋时吴国国君。公元前526—前515年在位。吴王余昧(一作夷末)之子(一说庶兄)。楚平王死后,吴王僚十二年(前515),乘楚丧,派公子盖余和公子烛庸率军围潜(今安徽霍山东北)。
1856—1938江苏武进人,字竹君。早年纳貲捐杂职,分发广东候补。清光绪十年(1884)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后充文案,参机要。十五年随张赴鄂,升总文案。十九年因张被劾受牵连,革职回籍。二十六年参与东
唐上元二年(675)据邑人邓远建议设置,以采银、铜,因以为名。即今江西德兴市。五代南唐升为德兴县。
战国时魏国封君。受封于魏襄王时。
全称《妙法莲华经文句》,简称《文句》。佛教书名。隋智述,弟子灌顶笔录。二十卷(一作十卷)。分科、段释《妙法莲华经》文句。以“因缘释”、“约教释”、“本迹释”、“观心释”
见“影占”。
官名。又称司录参军。唐开元元年(713)改京兆府录事参军事置。其后西都、东都、北都三都及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六府并置,各二员,正七品上。掌符印,参议府政得失。宋代诸府置,掌府衙庶务,户婚
即“太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