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童
明清时童生之别称。
明清时童生之别称。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右奉宸卫中郎将而置,二员,正四品下,掌供奉侍卫,佐大将军职;有口敕,声不下闻者,则宣告。北宋置为环卫官,无官员、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南宋多不除
南宋恭帝赵㬎于德祐二年(1276)三月降元,同年五月,宋端宗即位,遥上赵㬎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世称恭帝。祥兴二年(1279)南宋亡时,赵㬎尚在。他死于元代
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因城东阿勒楚喀河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设协领驻防,即以阿勒楚喀为名。七年移建此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设阿勒楚喀副都统,隶吉林将军。宣统元年(1909),改置阿城县。
明清时指淮安府城北的黄河为外河,与里河(今里运河)相对而言。参见“里河”。
1823—1856清广西桂平人,祖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原名嗣龙。早年以种山烧炭为业。道光二十六年(1846)加入拜上帝会。二十八年假托天父下凡,取得“代天父传言”特权,掌军务。道光三十年十二月(
古族名。西戎八国之一。有人认为属羌。商武乙时,周师伐义渠,获其君。春秋战国时,据有宁(今甘肃宁县)、原(今宁夏固原)、庆(今甘肃庆阳)及其以北之地。首领称王,筑城数十,势力强大。地近秦国,与秦时和时战
1798—1835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又名廷纪,字莲生。道光举人。屡应进士试不第,尝避居南山,读书僧院,穷愁而卒。善词,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
官名。唐乾元元年(758),始以度支郎中第五琦为诸道盐铁使,掌盐铁专卖,兼及矿冶,以聚敛军资。代宗、德宗时曾分汴东、汴西两使,后复为一使,或与转运使合为一职,称盐铁转运使,亦有以度支使兼领者。多以宰相
指发给在国子监读书学生的身份证明文书。类似今日之学生证。五代后唐已有此制。宋承后唐学制,凡投考国子监所属国子学、太学、武学等士人,一经补试合格,便发给监牒(又称监帖、补牒、绫纸、绫牒、卷牒),成为正式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一年(前255)“县上原”,即此。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