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六察

六察

①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后遂形成制度,以监察御史充诸道巡察使,访察六事: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②唐时以监察御史分察尚书省六部,号六察官。北宋咸平中置吏察、兵察、户察、礼察、刑察、工察,亦称六察官,分察尚书省六部及朝廷各机构事务。元丰中令监察御史专领之。小事则举正,大事则纠劾,岁末以所察多寡及当否定黜陟。

猜你喜欢

  • 汾阴

    战国魏邑。以在汾水之阴得名。即今山西万荣县荣河镇西南庙前村北古城。《史记·秦本纪》:惠文君九年(前329)伐魏,“渡河,取汾阴、皮氏”,即此。西汉置县。

  • 拔也古

    一作拔野古、拔野固、拔曳固、拔也固、勃曳固。铁勒诸部之一。地近黑龙江,与靺鞨为邻。先后臣于东突厥、薛延陀。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内附,唐以其地置幽陵都督府,授其首领屈利失为右武卫大将军,兼都督。龙朔

  • 周代国名。金文作䣄。亦称徐方、徐戎、徐夷、虎方。嬴姓。东夷之一。夏、商、周时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地带。周初,建立徐国,以今江苏泗洪为中心。西周初曾随管、蔡、武庚叛周。周穆王时又率九夷侵周至

  • 车师后国

    后(後)见“车师”。

  • 良贵

    孟子哲学术语。即最贵者,指仁义。清焦循《孟子正义》:“良贵犹云最贵”,“谓贵之善者也”。又云:富贵“不如仁义之良贵也”。《孟子·告子上》:“人人有贵在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认为人人都有

  • 幢帅

    官名。柔然兵豆伐可汗(社仑)置,统领百人。《魏书·蠕蠕传》:“始立军法,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

  • 夷陵州

    明洪武九年(1376)改峡州置。治今湖北宜昌市。属荆州府。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远安、长阳、枝城等市、县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升为宜昌府。

  • 剥皮

    明代酷刑。明律不载。洪武时,若守令贪酷,许民赴京陈诉,赃重者剥皮实草,悬皮于所治官府公座之旁,以警后任。府、州、卫、县之左,皆立土地庙为行剥之所,故名曰“皮场庙”。后废罢不行。

  • 漏风

    清代私铸之恶薄铜钱,以其质薄缺漏,故名。

  • 三调

    又名三课。南朝税法之一。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始于宋后废帝时。规定按貲产多少定税,然貲产估价却无定准,致有桑长一尺,围以为价;田进一亩,度以为钱。屋不得瓦,皆责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