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绾
西汉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东北)人。文帝时以戏车为郎,迁中郎将。景帝时为河间王太傅,以击吴楚七国叛乱有功,任中尉,封建陵侯。后历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武帝初即位,诏百官举贤良方正,乃奏称:“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为武帝所采纳。后因失职,坐法免。
西汉代郡大陵(今山西文水东北)人。文帝时以戏车为郎,迁中郎将。景帝时为河间王太傅,以击吴楚七国叛乱有功,任中尉,封建陵侯。后历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武帝初即位,诏百官举贤良方正,乃奏称:“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为武帝所采纳。后因失职,坐法免。
官名。唐中期以后置,为诸司使之一,多以宦官充任。五代沿置,无职掌。宋初属横班诸司使,乾德二年(964)定其品秩视少监(四品)。常领本局之事,掌乘舆、朝会、游幸、大宴供奉之事,并赞引亲王、宰相、百官、蕃
①秦置,治今湖南蓝山县东北古城。属长沙郡。西汉初属长沙国,后属桂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唐咸亨二年(671)复置,移治今蓝山县。属郴州。天宝元年(742)改名蓝山县。②东汉建安元年(196)置。
土司名。明洪武十九年(1386)置。长官宋姓,以征麦新(今贵州贵定)、麻哈(今贵州麻江)授职。传至顺治十五年(1658)附清,光绪末废。治今贵州贵定县南,管大平伐、摆成等处村寨。居民主要为布依族。
相传为夏商间之人。门尹官名,登恒人名,商汤见其有才,以之为师。一说为门姓(见《庄子·则阳》)。
清代大朝会时官员排班行礼的位标。铜铸,呈山状,高约30厘米,上嵌铸满汉字品级阶位。举行典礼时,摆列在太和殿前丹墀内御路两旁,东、西各两行,每行自正、从一品至正、从九品,各十八座,总共七十二座。参加朝贺
1381—1460明浙江鄞县人,字有源。永乐初举为太学生,授刑部主事。宣德五年(1430)选为吉安知府。凡十八年,以老乞归。
战国时郑国国君。公元前395—前375年在位。郑幽公弟。名乙,或作乙阳、阳。亦称郑君乙,郑君阳。郑繻公二十七年(前396),子阳之党杀繻公,立之为君。郑康公二年(前394),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反郑
唐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定都洛阳。洛阳旧号东都,至是改称神都,即今河南洛阳市。神龙元年(705)复称东都。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司次官,亦称武藏下大夫,员一人。佐武藏中大夫掌各种兵器、铠甲及武士所着袍袄的收藏、保管。北周武帝省六府诸司中大夫,遂为武藏司长官,称武藏下大夫。宣帝
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觅得玉璞一块,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王使玉人鉴定,均说是石,遂以欺君罪先后截去双足。楚文王即位,他又抱璞哭于荆山中,三日三夜,泪尽血出。文王使人问其故,使玉工剖璞加工,果得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