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级山
清代大朝会时官员排班行礼的位标。铜铸,呈山状,高约30厘米,上嵌铸满汉字品级阶位。举行典礼时,摆列在太和殿前丹墀内御路两旁,东、西各两行,每行自正、从一品至正、从九品,各十八座,总共七十二座。参加朝贺的文武百官,均按规定,分为东班、西班,各以品级为序,以品级山为标志,面北横向排列,东西各十八排。
清代大朝会时官员排班行礼的位标。铜铸,呈山状,高约30厘米,上嵌铸满汉字品级阶位。举行典礼时,摆列在太和殿前丹墀内御路两旁,东、西各两行,每行自正、从一品至正、从九品,各十八座,总共七十二座。参加朝贺的文武百官,均按规定,分为东班、西班,各以品级为序,以品级山为标志,面北横向排列,东西各十八排。
1435—1504明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原博,号匏庵。成化八年(1472)状元。授修撰,任东宫讲官。孝宗即位,遂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累迁掌詹事府事。入东阁专掌敕诰,进礼部尚书。卒赠太子
?—前256战国时西周君。西周惠公之子。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伐韩,取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遂与诸侯合纵,切断秦与阳城通路。秦使将军摎伐西周,乃投降,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旋卒。依附西周武公
官制用语。指担任较低官职者带或领较高级的散官。北魏末孝武帝曾下诏禁止卑官带领大夫及员外散骑常侍等正员以外的高级散官,只可加散号将军。如愿任散官者,则免去其有实际职权的官职,不能兼得。
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在山西襄汾县陶寺村。1978年开始发掘。发现房屋、窖穴、水井、陶窑、墓葬和大量石、骨、陶、玉、木、漆等制造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礼乐器。大面积的墓葬群(约
215—282西晋安定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人,字士安,幼名静。郡著姓。少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年近二十,乃感悟勤学,博综典籍,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时称“书淫”。累征不
官署名。(1)尚书省诸曹之一。三国魏改民曹置,设尚书为长官。掌修缮功作、盐池园苑等土木工程。西晋初改为驾部,旋复故。东晋、南朝沿置。属尚书省。梁、陈、北魏兼掌户籍。宋、齐领左民、驾部二曹,梁、陈增起部
1201—1278元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公茂,号雪斋,又号敬斋。金亡,至燕京,依附杨惟中。太宗七年(1235),与杨惟中从亲王阔出攻南宋,访求儒道释医卜人才,得赵复,始闻程朱性理之学。十三年,为燕京
①官署名。东汉灵帝置,设于宫中,收取天下珍玩,聚为私藏,以宦官掌之。三国魏沿置,以中署监为长官。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初,省御府而置,掌制作御刀、绶、剑等玩好器物,隶少府右尚方令。南朝梁为大长秋所统诸署之一
宋代武举考试方式之一。又称较试。凡武举人入仕,须经比试、发解、省试等三场考试,最后为殿试。第一场考经义和弓马,称“比试”。大约南宋初始置,乃随着武举应举人数的增多,为缓解解试压力而设的资格考试。
书名。四十六卷。清高宗敕撰。本书认为契丹语以索伦语为本语,而索伦语同于满语,故对《辽史》、《金史》上的专名,标注满文及汉文反切注音,并释义。《元史》则标注蒙文并音义。三史专名语解,并无实据,多出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