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口厅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分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以位于汉水入江之口(一称夏口)得名。治汉口镇,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属汉阳府。1912年废厅,改夏口县。1926年改置汉口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分汉阳县汉水以北地置,以位于汉水入江之口(一称夏口)得名。治汉口镇,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属汉阳府。1912年废厅,改夏口县。1926年改置汉口市。
官名。秦汉军制,于将军下分部,以校尉主之。部分左、右者,即设左、右校尉。《史记·陈涉世家》:“秦左右校复攻陈。”司马贞索隐:“即左右校尉军也。”然仅因事而置。东汉永平八年(65)置度辽将军以为常制,领
官署名。辽北面行军官。有征战,临时设置,派朝廷大员统辖,称都统或行军都统,设衙则称行军都统所。都统下设副都统、都监、监军、监战等职。
书名。清唐训方撰。不分卷。是书记述唐氏投效清军始末和十余年中与太平军转战于江西、河南、湖北情形,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军英勇善战的事实。分图与记两部分,以图为目,以记叙事。每记一战皆有图解,使作战形势得以了
见“大克鼎”。
即今贵州凤冈县。元为龙泉坪长官司和思州安抚司驻地,明废安抚司,以安氏为长官。万历中,杨应龙叛攻此,长官安民志战死。万历二十八年(1600)杨应龙平,改为龙泉县治。
北周中山毋极(今河北无极)人,字叔遵。北周时,为司隶校尉、汉中郡守。笃信佛教,通释典及天文历算。曾撰《天和历》,于天和元年(566)颁行。著作甚丰,各种文献对此记载互有异同详略。注《九章算经》、《周髀
水渠名。在唐河北道相州安阳(今属河南)西二十里。咸亨三年(672)相州刺史李景开,引安阳水东流,溉村二十,又南流入广润陂,复东流入卫水。北宋至和中,韩琦判相州再浚之,并置水硙,改名千金渠。
金初人。天会末,官翰林待制,曾任宣敕官,接待宋使。奉熙宗命与韩昉等编修国史,参与修纂先朝实录。
春秋晋邑,战国赵邑。西汉置县。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四十五里西城。《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前359),“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肃侯元年(前349),“夺晋君端氏”,皆即此。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五日(1906.5.8)在广州创刊。旬刊。季毓、霸伦等编辑。以“灌输新理,开辟灵性”为主旨,图说互用,刊有社会画、风土画、学生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