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湾
地名。在今北京通州区东南。原为卢沟河与白河会流处。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以元代万户张瑄督海运至此,故名。元明清时期东南漕粮多经此转运入通州,再至京师,故均设仓储粮于此。其地官民船舶骈集。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筑城,并设有巡司。清设粮运通判及都司。
地名。在今北京通州区东南。原为卢沟河与白河会流处。是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以元代万户张瑄督海运至此,故名。元明清时期东南漕粮多经此转运入通州,再至京师,故均设仓储粮于此。其地官民船舶骈集。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筑城,并设有巡司。清设粮运通判及都司。
东周时期秦国公室墓地。位于今陕西凤翔南指挥乡三畤原,北距凤翔县城约6公里,与秦都雍城遗址隔雍水相望。自1977年1月始进行钻探与发掘。墓地西界与西南界发现有作为防护设施的外隍,墓地内分布着十余座陵园,
文书名。中国古代皇帝专用于告诫臣工或任命和封赠官员的命令文书之一。汉武帝仿《尚书》诸诰而作,用于封拜诸侯王。宋代又称“官告”、“诰命”、“告命”、“告身”。为官员的一种委任状。凡官员升改职阶、命妇除授
即“圆珍”。
即“喇记”。
?—1892清江苏吴县人,字伟如。进士出身。同治八年(1869)授福建按察使,旋转布政使。后改授湖北布政使。光绪四年(1878)擢湖北巡抚。八年调为江西巡抚。十一年改为贵州巡抚。十六年奉召来京,次年以
官名。唐代置,以殿中侍御史为之,掌纠察京城外官员违失。宋朝亦以殿中侍御史兼任,掌正祭祀朝会文官之班序,纠其违失。
类书名。唐高士廉等奉诏撰。一千二百卷,目十二卷。同撰人有房玄龄、魏征、杨师道、岑文本、许敬宗、吕才、李淳风、褚遂良、姚思廉等。贞观十五年(641)书成。今佚,仅存唐写本第一百七十二卷。
《墨子》篇名。阐述墨子的社会伦理观点。分上、中、下三篇。揭露当时社会“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等现象,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并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说,主张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亲疏贫
又称白带山(《太平寰宇记》)、题山(《大清一统志》)。即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石经山。有云居寺石经洞,藏有唐宋以来大量石刻佛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分松州通轨置,以地产当归得名,治通轨(今四川黑水)。辖境约今四川黑水县一带。乾元元年(758)复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