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吕精义
见“乐律全书”。
见“乐律全书”。
唐柳宗元哲学名词。指百姓的利益与意志。生人,即生民、百姓。《贞符》:“言唐家正德,受命于生人之意”。认为帝王君主受命“不于天,于其人”;君臣礼法皆因百姓之生存争斗而产生;朝代兴衰,社会发展亦取决于政治
或作庵罗可汗。隋时突厥可汗。佗钵可汗子。北周大象三年(581)他钵病卒,摄图拥其嗣位。不久以国让摄图(即沙钵略可汗),降居独洛水(今土拉河)流域,称第二可汗(一说称第三可汗)。隋开皇二年(582),与
?—前314战国时燕王哙太子。名平。哙晚年将君位禅让相国子之。子之称王三年,他联合将军市被起兵反叛,构难数月,死数万人,他为子之所杀。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宣子。好《易》、《老》,善清谈。以见鬼者云鬼著生时衣服,而衣服不能有鬼,以证人死无鬼。不喜见俗人。家贫而嗜酒,常自得于山林间。王衍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
使职名。唐僖宗乾符中,黄巢进兵江西,朝廷以宦官杨复光为排阵使,遣判官吴彦弘入城晓谕朝旨,策动黄巢归降。宋代亦置,咸平四年(1001)契丹谋犯境,以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为副都部署,王汉忠
相传为夏商间之隐士。商汤伐灭夏桀以后,欲让位给务光,务光不受,他恐汤复让位与他,遂投水而死。见《庄子·大宗师》。
初指诸家典籍,汉代以下,主要指儒家典籍。儒家经书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主体,历代渐有增添。(详见“五经”、“六经”、“七经”、“九经”、“十三经”)。广义之经书包括一切经传及其注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一说武帝元狩二年(前121)置。以夏水为名。治西陵县(今湖北新洲县西)。辖境相当今湖北钟祥、潜江、仙桃、嘉鱼、蒲圻、崇阳等市县以东,麻城、罗田、蕲春、阳新及河南光山、新县等
官名。东汉献帝始置,徐州牧陶谦曾任此职。为出镇某一地区的军事长官,或作为刺史兼理军务的加官。魏晋以后,与安南、安西、安北将军合称四安将军。南朝梁、陈时,又加安前、安后、安左、安右将军,合称八安将军。自
①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法。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同天分十二等分,用地平方位的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与二十八宿有一定对应关系。此划分法一用于太岁纪年。《吕氏春秋·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