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县
荥一作荧。战国韩邑,秦置县。《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即此。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两汉属河南郡。魏晋为荥阳郡治。北魏太和中移治大索城,即今荥阳市,仍为荥阳郡治。隋开皇中属郑州,大业初属荥阳郡。唐以后属郑州。明崇祯八年(1635)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大会于此。
荥一作荧。战国韩邑,秦置县。《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即此。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两汉属河南郡。魏晋为荥阳郡治。北魏太和中移治大索城,即今荥阳市,仍为荥阳郡治。隋开皇中属郑州,大业初属荥阳郡。唐以后属郑州。明崇祯八年(1635)高迎祥、张献忠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民起义军大会于此。
1786—1858清湖南长沙人,字星叔,号壮学子。嘉庆进士。任山西沁源、江西吉水等县知县。道光十二年(1832)辞官回乡。主张禁烟并抗击英国侵略。关注盐政、货币等经济问题。否定人能成“仙”及有关“河神
1090—1147宋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字子猷。宣和进士。南渡初,因宰相范宗尹荐,擢枢密院计议官。绍兴四年(1134),除殿中侍御史。金兵与伪齐分道南下时,力赞宰相赵鼎劝高宗亲征之议。累官户部侍
相传为夏诸侯国名。妘姓,故地在今山东平原北。参见“有穷后羿”。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时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故名。双调,百字,有平韵、仄韵两体。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等。后作为曲牌名。
①汉族人的泛称。②辽代统治下的汉族人户,初称汉儿,后称汉人,与契丹人分治。金灭辽后,仍称汉人。③元代称原属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和女真、契丹、渤海等族人以及南宋灭亡前归附的云南、四川的汉族人为汉人。政治待遇
156—236三国时济阴定陶(今属山东)人,字公仁。举孝廉,除郡县守令。初从袁绍,被谗出走,为张杨所留。曾说杨与曹操通,又说操奉汉献帝自洛阳都许(今河南许昌东)。东汉建安三年(198),为河南尹。从操
即“乌桓”。
见“维州”。
1820—1855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农民出身。道光二十五年(1845)在香港加入天地会。二十九年到上海以商场经纪人和医生为业,从事天地会活动。咸丰三年(1853)上海成立小刀会,被推为领袖。八月
官名。清末新陆军职官。光绪三十年(1904)定新陆军营制,始置。每协、每标各一人,正七品,协军校充,奏补。掌考查全协、全标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