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功曹,委以政事。在职严整疾恶,抑制宦官,乡谣云:“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桓帝延熹九年(166)被诬为鉤党,下狱。及释免南归,汝南、南阳士大夫往迎者车数千辆。灵帝建宁二年(169),党锢之
宋司法名词。凡遇疑难重要案件,经复审不能判决,即命内、外制与大臣、台谏官一起讨论,称杂议。
清乾隆朝文字狱。胡中藻,清江西新建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曾任陕西、广西学政。著有《坚磨生诗钞》。乾隆二十年(1755),高宗以其诗中“一世无日月”、“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肠论浊清”等句为诽
一作㑄鸡。 古族名。 始见于明代记录。族源不详。清代分布于临安(治今云南建水)、开化(治今云南文山)、广西(治今云南泸西)等府。有少部分迁至东川府(治今云南会泽)。今定为彝族。
官文书用朱色盖印,称朱印。参见“紫印”。
见“保辜”。
元浑源(今属山西)人。孙威孙。初为监察御史,后袭父公亮职为诸路甲匠都总管。善制甲盾,巧思如其父祖。伯颜攻南宋时,他先期完成分制之甲胄,大受称道。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授保定路治中。二十二年,迁大
即“怯绿连河”。
荥一作荧。战国韩邑,秦置县。《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围荥阳。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即此。治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两汉属河南郡。魏晋为荥阳郡治。北魏太和中移治大索城,即今荥阳市,仍为荥阳郡治
亦称扬粤。指《禹贡》扬州境内各族。与百越一词同为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的泛称。《禹贡》扬州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及岭南东部地区,有时亦扩大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战国时概指这些地区的居民为扬越。一说指居住于江汉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