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印紫绶
指黄金铸造的官印和系于官印的紫色丝带。汉代凡诸侯王、丞相、大将军等高官,均佩用。简称金紫,比喻高官。魏、晋、南北朝三品以上的三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加金印紫绶。光禄大夫加者,谓之金紫光禄大夫。又,诸王太妃、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绶,佩山玄玉。西晋后将印文作“某官之章”者称银章,一般不再与金印混称。
指黄金铸造的官印和系于官印的紫色丝带。汉代凡诸侯王、丞相、大将军等高官,均佩用。简称金紫,比喻高官。魏、晋、南北朝三品以上的三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加金印紫绶。光禄大夫加者,谓之金紫光禄大夫。又,诸王太妃、妃、诸长公主、公主、封君金印紫绶,佩山玄玉。西晋后将印文作“某官之章”者称银章,一般不再与金印混称。
?—1882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监生,以同知衔知县分发河南试用。咸丰七年(1857)在河南参与镇压太平军。十年从军镇压捻军。同治四年(1865)署陕州知州。八年改署光州知州。光绪年间曾捐廉赈济晋豫
中医术语。有多种含义。(1)广意之伤寒。为外感热病的总称。如《素问·热论》谓:“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2)狭义之伤寒。为外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病变。如《难经·五十八难》谓:“伤寒有五,有中风,有
1482—1548明江西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后奉命清理庄田,又定祭祀典礼,得宠。嘉靖十五年(1536)进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十七年任首辅。为严嵩所忌,渐失
1677—1732即胤祉。清圣祖第三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封诚郡王。四十八年晋亲王。曾开蒙养斋馆,与陈梦雷、方苞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等书。雍正八年(1730)为世宗圈禁。
古族名。《逸周书·王会》谓,周成王时成周之会,“俞人虽马”。孔晁曰:“俞,东北夷。”何秋涛谓,“俞人”次于“发人”、“青邱”之间,则当为东北方之国。又谓“俞”与“倭”声相近,疑即“倭人”也。《山海经·
宋太宗年号(976—984)。凡九年。
科举考试用语。科举时代将各级考试的试卷由考官选定后编刻成册,称为试录。亦有称“程文”者。宋代始行之,元、明、清历代均沿之。其间有乡试录、会试录之别。清代别称“闱墨”。参见“闱墨”。
古代青铜器纹饰。纹形为鱼的图案化形象。一般作鱼形,尾部分开,头有大目。商代鱼纹有脊鳍、腹鳍,形象较呆板;春秋战国时则仅有脊鳍,口多张开,形象生动。多饰于盘一类盛水器中。
相传为金天氏(少昊)后裔,昧之子。继承为水官之长,居于太原(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颛顼封之于汾川(今山西汾水流域),死后被尊为汾水之神,沈、姒、蓐、黄四国为其后裔。
五代周显德五年(958)于东洲镇置。治今江苏启东市东北南阳村附近。县本长江口一沙洲,北宋中叶与大陆相连。元末以后县境渐圮于海。初移治礼安乡。明正德七年(1512)寄治通州余中场(今海门市东北)。嘉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