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简
清满洲正黄旗人,金佳氏。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中授内务府笔帖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迁至总管内务府大臣。曾监武英殿刻书,充四库馆副总裁,专司考核督催。又受命纂修《四库荟要》,改译辽金元三史地、人、官名,以三史国语解重加编次。后授工部尚书,疏浚卢沟桥水道,修葺明陵。五十七年调吏部尚书。卒后抬旗入满洲,赐姓。
清满洲正黄旗人,金佳氏。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中授内务府笔帖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迁至总管内务府大臣。曾监武英殿刻书,充四库馆副总裁,专司考核督催。又受命纂修《四库荟要》,改译辽金元三史地、人、官名,以三史国语解重加编次。后授工部尚书,疏浚卢沟桥水道,修葺明陵。五十七年调吏部尚书。卒后抬旗入满洲,赐姓。
见“九成宫”。
1515—1591明江西南昌人,字肃卿,号两溪。嘉靖进士。任南京文选主事,历光禄寺少卿、大理寺少卿。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巡抚山西,授民农耕、水车诸法。隆庆六年(1572)总
宋制,每逢有关节日或遇天灾,在著名佛寺举行祭祀仪式,由翰林学士或地方官起草奏章表文,献给神佛。一般用四六句文体。有时亦称水陆道场文词为斋文
260—320晋汝南安成(今河南汝南东南)人,字士达。其先迁居江南已三世,吴亡后,因家庐江寻阳。琅邪王司马睿渡江,参镇东府军事。先后参与讨平华轶、杜弢、杜曾等,历任振武将军、寻阳太守、龙骧将军、豫章太
理学的一派。北宋张载创于陕西关中地区,故名。代表人物还有吕大忠、吕大钧、吕大临等。对王安石变法取消极态度,与旧党观点接近,与洛学学者来往较密。主张“学贵有用”,重视研究井田、宗法、封建、军事,崇尚三代
勋武前锋都将、勋武前锋别将、勋武前锋统军、勋武前锋军主、勋武前锋幢主的合称。北齐左、右卫府直荡属官,属勋武前锋正、副都督,负责宫掖禁卫。从八品。
隋开皇十八年(598)以东阳县改置。治今浙江金华市。为东阳郡治。唐为婺州治。垂拱四年(688),改名金山。神龙元年(705)复名金华。五代及宋因之。元为婺州路治。明、清为金华府治。
官名。西周置。主管仓廪粮食。隋大业三年(607)于殿中省尚乘局置,唐太宗因之,设二人,正九品下。后减一人。掌六闲饲料出纳事。北宋前期仅存其名,元丰改制废。
官名。清会同四译馆属官。掌译朝鲜语事。初置六人,后增至八人,六品二人,七品二人,八品四人。或于内务府佐领下选习者充补,或于凤凰城无品级通事内调补,皆为满员。
即今江苏南京市西清凉山。唐以前江流紧逼山麓,山壁受江水冲刷近乎垂直,崖石暴露在外,因名。一说自江北而来,山皆无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因山上有城(即石头城),又名石城山。六朝时为都城建康江防要地。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