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顷不比亩善

顷不比亩善

古代勤谨治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思想。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之农谚,意谓多恶不如少善也。《齐民要术·种谷》中引用。西晋傅玄已主张“不务修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晋书·傅玄传》);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首《杂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此乃战国以来通过勤谨治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思想之发展。

猜你喜欢

  • 吴高

    ?—1425明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字尚志。江阴侯吴良之子。洪武十七年(1384)嗣爵,率蕃兵,从北征。二十八年因罪谪广西。靖难之役中守辽东,燕王谋去之,施离间计。建文帝果疑,削其爵,徙广西。永乐初

  • 旧唐书逸文

    书名。清岑建功辑。十二卷。南宋以后,《旧唐书》渐少流传,至明嘉靖时,藏书之家已罕有足本,闻人诠汇集诸家之书补缀而成的刻本,其中已有残缺,而他书所引《旧唐书》与其本不同处颇多,显为逸文。岑氏以《太平御览

  • 司灯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寝局。掌门閤灯烛之事。唐沿置,改正六品。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寝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

  • 律例馆

    官署名,清代掌修法律条例的机构。顺治二年(1645)设,乾隆七年(1742)隶刑部。总裁无定员,以刑部堂官兼;提调一人,纂修四人,以刑部司员兼;收掌官四人,翻译官四人,誊录官六人,以刑部笔帖式充。凡修

  • 缠头

    古时歌舞者将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称缠头。唐人饮宴至酒酣时,有起舞助兴之礼,对舞者要赠以彩物,谓之缠头或赠彩。请聘倡伎当筵歌舞者,亦有缠头赐给。杜甫《即事》诗:“舞罢锦缠头。”后亦指赠给***的财物。

  • 龟兹乐

    龟兹地方音乐。十六国后凉吕光伐龟兹,始得此乐,流传于西魏、北周、北齐。极盛于唐,入九部乐,属坐部伎。唐初龟兹乐有三:(1)西国龟兹(北周突厥公主带来的龟兹乐);(2)齐朝龟兹(北齐传下来的龟兹乐);(

  • 堂琅县

    西汉置。治今云南巧家县东南崇溪东北。属犍为郡。东汉省。西晋复,更名堂狼县。南朝齐后省。

  • 彩陶文化

    即“仰韶文化”。

  • 刘宠

    ①东汉东莱牟平(今山东烟台东南)人,字祖荣。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桓帝时任会稽太守,见山民苦于官吏侵扰,乃废除烦苛赋役,察举非法,百姓得安。后征拜将作大匠。建宁元年(168)为司空,旋迁司徒、太尉。

  • 三环

    即三宥、三原。环,读原,意为宽宥从轻。古时判处死刑有“三宥”程序,即经过三次宽宥然后执行。《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睡虎地秦墓竹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