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银川)、玉泉营、中卫、广武等地,并得到蒙古鄂尔多斯部的援助,致明全陕震动,明廷急调宣府、大同、山西、辽东诸镇边兵及浙兵、湖广苗兵,以名将麻贵(回族)、李如松(朝鲜族)为统帅进行镇压。同年八月,因宁夏城中乏食,哱承恩等中明反间计,复遭水攻,终被镇压,史称“平哱拜”,详“哱拜”(1864页)、“哱承恩”(1864页)。 (2)万历二十年五月,日本国丰臣秀吉(平秀吉)派兵侵略朝鲜,从釜山登陆,先后攻占王京(今开城)、平壤等地,逼近鸭绿江。朝鲜王李昖走避义州(在鸭绿江边)、爱州,向明朝频频求援。同年七月至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明廷先后派出史儒、祖承训、宋应昌、李如松、李如柏(朝鲜族)、刘綎、邢玠、麻贵、杨镐等率数十万兵援朝抗倭,光复平壤、王京等地,明朝将士牺牲10余万。后因丰臣秀吉病死,倭军溃退,战事告终,史称“援朝鲜”。 (3)万历二十八年(1600),明廷调集川、黔、湖广、滇、陕、甘、浙等省的20余万官军和土兵,以总督李化龙为统帅,分八路向叛乱多年的四川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发起总攻,终于平定播州之乱,并将播州改土归流,设府、州、县,分隶川、黔,史称“平杨应龙”或“平播”,详“杨应龙之乱”(980页)。上述三大战事以年号合称“万历三大征”。

猜你喜欢

  • 厄碑都拉

    见“额贝都拉”(2532页)。

  • 水西制度

    贵州彝文史书。流传于黔西北、滇东北地区。约成书于清初,作者不详。主要记载水西(今鸭池河以西,大方、黔西二县及其周围地区)、茫部(今云南镇雄县一带)两个统治家支晚期的史事传说,尤其详细地记述了这两个家支

  • 糌波

    门巴族民间一种木制生活用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木筒”、“木盒”。系指装糌粑、酥油等食物的器具。器物由两部分组成,呈长筒形。上部盖圆平顶,居中稍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内腔留母口,筒腔极浅。筒身留子口,腹深且

  • 惠妃

    见“萧坦思”(1995页)。

  • 普标语

    我国云南少数彝族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分布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铁厂乡和与之毗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的部分村庄中。普标人口不多,在国内约300余人,在越南仅150多人,他们大都会说

  • 柳实

    契丹语,又译作“柳湿”。契丹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柳实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抹里。是语又作河名,《辽史·营卫志》:“曷术部

  • 五护陀罗尼

    藏传佛教名词术语。《元史·释老传》载:西番僧“若岁时祝厘祷祠之常,号称好事者”,“自曰收札沙剌,华言五护陀罗尼经也。”举行法事时诵此经文,以祈愿对自身、喇嘛、父、母,朋友五方求得佑护。

  • 优台丞

    即“优合”(798页)。

  • 冷格里

    ?—1634后金将领。又作楞额礼。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库尔喀部长郎柱子,大将※杨古利弟。随兄来归,隶正黄旗满洲。少侍清太祖努尔哈赤,屡从征战,卓立战功。初封备御,

  • 火烧松明楼

    白族历史故事。取材于唐代南诏王皮罗阁统一六诏的历史事件,经历代口传者不断创作和艺术加工而成,广泛流传于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彝、傈僳、回、汉等民族中。内容主要描写南诏王皮罗阁欲吞并其他五诏,以六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