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乞伏氏

乞伏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一说远祖纥干兼并诸部,被推为统主,号乞伏可汗,遂以号为氏。原居漠北,后出阴山南徙,先后居于高平川(今宁夏境内黄河支流清水河)、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麦田(今甘肃靖远县东北)等地。东晋成帝咸和年间(326—334),乞伏司繁嗣立,率部迁度坚山。废帝太和六年(371),兵败,降前秦,封南单于。孝武帝宁康元年(373),领兵破鲜卑勃寒,遂镇守勇士川(即苑川)。太元元年(376),子乞伏国仁袭位。淝水之战后,乘前秦兵败之机,聚众10万,于太元十年(385)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改元建义,置12郡(一说11郡),筑勇士城以居,史称西秦。割据陇西(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故又称陇西鲜卑。兼并周邻鲜卑、羌、东胡诸部,势力渐盛。建义四年(388),弟乞伏乾归继位,加称河南王,迁于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南岸),秦、凉之羌、鲜卑、胡多归附,连败鲜卑大兜国、后凉、氐王杨定,尽有陇西、巴西地。太初十三年(400),迁都苑川。不久为后秦所败,降姚兴,失国八年。晋义熙五年(409),称秦王,复国。屡败后秦、南凉、吐谷浑。西秦更始四年(412),子乞伏炽磐立,破吐谷浑,灭南凉,败北凉,降乙弗鲜卑,势盛。据有今甘肃西南部。建弘九年(428),子乞伏暮末即位,政刑酷滥,部民多叛,势衰。永弘四年(431),为夏所灭。

猜你喜欢

  • 由余

    春秋时秦国谋臣。其先为晋人,亡入西戎事戎王。通晋、戎语。戎王闻秦穆公贤,使其观秦。与穆公广论治国安邦之道。穆公爱其奇才,遂用内史廖计,离间其与戎王的关系,以优礼待之,与其“曲席而坐,传器而食”(《史记

  • 西夏事宜

    书名。宋人撰,已佚。据《清容居士集》卷41载,元人袁桷参加修撰辽、金、宋三史,搜访遗书,条列事状,中列此书。

  • 普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部分亦自称“拍米”,均为“白人”之意。史称“巴苴”。又有“富米”、“巴”、“博”、“流流帕”、“密而伙”、“阿曼加”等他称。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兰

  • 达兰特哩衮之战

    明代东蒙古左右翼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达兰特哩衮或称达兰哈喇,亦译作答兰特里温、达兰图鲁特,直译为“七十个头”或“七十个山头”,意为多峰山。一说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的蒙古语称呼,一说为伊克昭盟右翼中旗

  • 阿喇布珠尔

    ?—1716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驻居于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台吉※纳扎尔玛穆特之子。清康熙年间,率所属赴西藏礼佛,四十三年(1704),返归,时逢阿玉奇汗因向准噶尔部索要被扣留之散扎布属部未果

  • 马济

    1888—1927桂系军事将领。字慎堂。广西百色人。回族。祖籍陕西扶风。幼年在百色读私塾。宣统元年(1909)至龙州拜陆荣廷为义父。后被保送入广西讲武堂。未毕业,被召回陆部任副官。1911年辛亥革命后

  • 拉珈

    部分瑶族自称。参见“茶山瑶”(1600页)。

  • 乌虎里

    见“乌古部”(332页)。

  • 征东元帅府

    元地方建置名。亦称征东招讨司。设置年代今有人说至元二十九年(1292)建,然《元史》本纪中至元十年已有征东招讨使名,二十一年(1284)后累见征东招讨司。治所在奴儿干城(今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元

  • 三云筹俎考

    书名。简称《三云考》。明朝都御史王士琦辑。据书中内容推测,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后不久。全书分四卷:(1)安攘考。以年表形式简述三云地区(云中、云东、云西,即今土默川一带)自周显王三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