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也先不花

也先不花

①(?—1309)元朝大臣。又译野先不花。蒙古克烈氏。※孛鲁欢长子。世祖时,袭文职为必阇赤(书史)长,继任皇子燕王真金王傅。至元二十三年(1286),出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成宗元贞元年(1295),出兵镇压金齿。次年,征乞蓝,取瓦农、开阳,收降答剌,于其地立云远路军民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平八百媳妇反抗。先后于诸地立路、府、州、县60余所,得户20余万,定官制,立贡税。二年,迁湖广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秉公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刘国杰等平冤狱。八年,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督有司先士卒堵落黎堤决口,保汴(今开封)无事。次年,升湖广行省左丞相。文宗天历二年(1329),追封恒阳王,谥文贞。顺帝至正十八年(1358),追封瀛王。②(?—1320)察合台汗国第十二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笃哇之子。原入朝中原大汗。武宗至大二年(1309),弟怯伯等杀达里忽汗,次年拥其为汗。初与中央元朝保持和好关系,并于仁宗皇庆元年(1312)、二年,屡遣使贡珠宝、方物、马驼。延祐元年(1314)叛命,入扰元境,为元将床兀儿败于亦忒海迷失。次年复败于撒麻耳干。同时入侵伊儿汗国,遣弟怯伯入扰呼罗珊,后因东线军失利,被迫撤兵。因疑部将玉速夫勒归心伊儿汗,于三年统军征之,为玉速夫勒和伊儿汗联军所攻,所辖不花剌、撒麻耳干等城均遭劫掠。七年(一说五年)卒。 ③(?—1462)东察合台汗国第九代汗。《明史》称别失八里王。蒙古族。※歪思汗次子。1432年,父卒,被多数异密拥立为汗。1437年,遣使向明廷贡方物。自后,奉贡不绝。在位期间,常攻掠费尔干、塔什干等地。因其兄※羽奴思在撒马尔罕统治者兀鲁伯支持下返回汗国西部,宣布为汗,仅统治汗国东部,都城为阿克苏。

猜你喜欢

  • 婆离

    见“剖阿里”(1905页)。

  • 爱隆阿

    ?—1766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觉尔察氏。初由前锋历迁侍卫。乾隆十七年(1752),授正黄旗护军参领。二十年(1755),擢黑龙江左翼齐齐哈尔副都统,寻调伯都讷副都统。二十一年,授领队大臣,赴巴里

  • 奴儿干永宁寺碑

    即“永宁寺碑”(638页)。

  • 黑喇嘛

    蒙古地区对在家修行的喇嘛的俗称。凡俗家鳏夫寡妇,老后祝发,不入寺庙,不穿僧衣,不习经典,且专程皈佛,念珠诵号,心志亦虔者,通称之为“黑喇嘛”。清朝政府规定寺庙喇嘛的定额,对在册采取“度牒”的喇嘛,按规

  • 蒙古黄金史纲

    书名。蒙古编年史。原名《诸汗源流黄金史纲》,或音译《阿勒坦·托卜赤》,通称《蒙古黄金史纲》,为别于罗卜藏丹津的《蒙古黄金史》,俗称《小黄金史》。著者佚名。史界一般认为约成书于1604—1627年间。内

  • 万佛峡

    见“榆林窟”(2312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中后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鄂嫩河,东至沙巴尔台接本部左翼中旗,西至海留鞥克尔接本部中右后旗界,南至色勒格图山接车臣汗旗界,北至达喇特河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康熙二十七年(1

  • 奚回离不

    见“回离保”(781页)。

  • 纳汝

    部分纳西族的自称。“纳”意为“大”、“黑”;“汝”意为“人”或“族”。他称“摩梭”。主要分布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边、盐源等县。详见纳西族(1269页)。

  • 康奴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境。首领��移,本附属于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因不堪压迫,闻宋朝下诏招抚,宋景德元年(1004)四月,率部属投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