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

侗族民歌曲调之一。侗语称“嘎老”。为多声部合唱歌曲,系中国民间音乐支声复调的一种。主要流传于贵州黎平、榕江、从江、剑河和广西三江的侗族地区。由歌队合唱,个别地区是一唱众和。主要是二部合声,间有三声部或四声部。各声部旋律不同。按区域划分,有“六洞大歌”和“九洞大歌”;按演唱者划分,有“男声大歌”和“女声大歌”。男声大歌曲调雄壮有力,气势恢宏;女声大歌曲调优美,明朗动听。是各种侗歌音乐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种。内容分为:鼓楼大歌,是※“月也”(村寨间联谊活动)时两个村寨的男女在鼓楼对唱,以情歌为主;谐声大歌,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歌词短小,声音丰富;叙事大歌,常于走村串寨作客对应邀而唱,以传说和历史人物为主要内容;童声大歌,儿童游戏时演唱,曲调欢快,但数量不多;戏曲大歌,指侗戏中的多声部合唱;以及礼俗大歌等。侗族地区几乎村村都有大歌队。

猜你喜欢

  • 具伏弗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具弗伏”;“契丹传”与《辽史·营卫志》记为“伏弗郁”。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

  • 张元

    ?—1044西夏大臣,名源。本宋朝华州华阴人。有才气,累举不第而投西夏李元昊为谋士。官大太师、中书令。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1041)四月,升国相。为李元昊献策,联结契丹,夹击宋朝。曾随李元昊参加宋夏好

  • 哈音

    人形偶像名。达斡尔语音译。旧时,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村屯或氏族的巴格其、巴尔西、扎列(皆为巫师的别称)等死后,其灵魂变成精灵作祟时,用狍皮或羊皮制成人形偶像,称之为“哈音”。祭时不烧香,只

  • 七十五

    ①(?—1803)清朝将领。满州镶黄旗人。瓜尔佳氏。乾隆中,以护军从征缅甸、金川,累迁护军参领,授贵州大定协副将。为总督福康安所赏识,受举荐。乾隆四十九年(1784),擢宜昌镇总兵,改建锐营前锋统领。

  • 曹廷杰

    1850—1926近代东北民族史地学家。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汉族。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廪贡生考入北京国史馆,任汉誊录。光绪九年(1883),投吉林将军,被派往三姓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

  • 旗人

    清代指编入八旗组织中的人。又称旗下人。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先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创设黄、白、红、蓝4旗,继于四十三年(1615)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为统一女真族各部的行军旗色,以定所

  • 齐巴克雅喇木丕勒

    ?—1777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成衮扎布长子。乾隆十二年(1747),袭札萨克多罗郡王,命在乾清门行走。十六年(1751),授副盟长。十九年(1754),与赛音诺颜

  • 顾慕德彻臣

    ?—1667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属下宰桑。天聪六年(1632),在察哈尔林丹汗兵败西奔时,率80户投后金,授三等总兵官。崇德三年(1638),随扬威大将军贝勒岳讬征明,攻高阳县城。

  • 南京万户府

    蒙古汗国政区名。元太宗于乙未岁(1235)建。治所故址在今吉林省延吉市东15华里之城子山山城。但亦有他说,或说在今吉林省珲春县治以东地,有说为朝鲜会宁西云头城。至元四年(1267)废,地入辽东路,二十

  • 三灵庙碑记

    白族古碑。明代景泰元年(1450)秋刊刻。五峰兰雪道人杨安道书并篆额,白族石匠杨宗刻字。正文17行,行11至41字,右行,正书。原碑立于云南大理喜洲凤阳村三灵庙内,已毁,唯留拓片。所记乃南诏、大理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