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保安语

保安语

我国保安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乡的干河滩、大墩和刘集乡的高李家等地。此外,居住于青海省同仁县年都手、郭麻日、尕洒日、保安下庄等村落的土族说的话也属保安语。使用人数约有1万。分积石山方言和同仁方言。两个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最为明显:积石山方言受汉语影响较大,同仁方言受藏语影响较大。在语音方面,两个方言除个别音位有无的差别、语音变化稍有不同外,语法上也有一些差别。保安语元音有长短的对立,但没有元音和谐律。复元音只有二合元音,没有三合元音。辅音中包括单辅音和复辅音。有、、、G等特殊辅音。保留着古代词首辅音h。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末一个音节上。名词复数附加成分为-la。名词没有领格和宾格的区别。十位基数词30—90的构成特殊:由相应个位数词词干和基数词“十”的演变形式—raη组合而成,如Gur—raη (三十)。单数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有领格和宾格的区别,但宾格和与位格形式相同。这两个人称代词在某些地区非主格使用同一个词干,例如年都手,“我”的主格形式为tbəi,其它诸格词干为tç in-。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有排除式和包括式两种。动词陈述式有对立的两种语气:主观陈述语气和客观陈述语气,用相应的助动词表示。在保安语的词汇构成中语族同源词约占30%,在同一语族内保安语是保留本语族同源词较少的语言。在保安语的词中,汉语借词和藏语借词的比重最大,而积石山方言和同仁方言借词的主要来源分别为汉语和藏语。保安语吸收藏语借词的数量,在蒙古语族诸语言中居首位,吸收汉语借词的数量仅次于东乡语。

猜你喜欢

  • 皮朗古城

    又称哈拉墩。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城东。为汉龟兹国都城延城、唐龟兹国都城伊罗卢城遗址,唐安西都护府治所。城周约7公里,城垣近方形,残垣东、南、北三面断续尚存,分别长约1446米、1809米,高2米至7米不等

  • 仆拉族

    “仆瓦泼”(318页)。

  • 纳禄博图伯克

    ?—1798或1799中亚霍罕首领。一译纳拉帕塔、那尔巴图。乌兹别克族。额尔德尼伯克侄。乾隆三十五年(1770),额尔德尼伯克死,袭替。在任期间,为抑制豪强,命子弟为各城阿奇木,加强集权统治。阳顺清朝

  • 西鲁宝鲁

    参见“姆海哈娄”(1550页)。

  • 射粮军

    金代兵种之一。从诸路中招募。五年一籍,以30岁以下,17岁以上强壮者充之,皆刺其颊,以防逃逸。用以充军队中的杂役。在诸兵种中地位较低。

  • 纳尔察

    ?—1622清初将领。满洲人,原隶镶红旗,改隶镶黄旗。钮祜禄氏。世居苏居苏浒河之安图地方。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归附,以军功授奋御世职。累官梅勒章京,位十六章京之列。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从征乌喇部

  • 墙咎如

    见“廧咎如”(2563页)。

  • 罗晟炎

    《新唐书》、胡蔚《南诏野史》作此名,系为解决《新唐书·南诏传》所记矛盾而加“炎”字。仍不合情理。如把“炎”字加在中间作罗炎晟,则与父子连名贯通。参见“逻盛”(2062页)。

  • 韦拔群

    1893—1932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原名秉吉、秉乾,又名韦萃。广西东兰县人。壮族。青年时为寻求革命道路,曾赴长江下游各省考察民情,并拜会孙中山和廖仲凯。1916年参加护国军,讨伐

  • 智藏

    见“阇那崛多”(2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