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的改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明兀狄哈、清乌德赫或乌底赫,前苏联乌德盖人,与其有渊源关系。
金代女真的一支。又译乌底改、兀的哥。一说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说部,辽代称兀惹或乌惹。是金代地处最东北边的女真部落,分布在今黑龙江下游山林地区(一说还散居在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森林地区)。元代兀者(吾者)、明兀狄哈、清乌德赫或乌底赫,前苏联乌德盖人,与其有渊源关系。
藏语音译,意为“汉公主”。又写作藏汉复合词“贾萨公主”。藏史多用此指唐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参见“文成公主”(388页)、“金城公主”(1477页)。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土官喇瑞麟归附,清准其请,袭原土千户职,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盐源县中所。嘉庆至
?—约1559明代蒙古右翼领主。亦译卜儿亥、博喇海等。出身于野乜克力部(一说为畏兀儿近族),被元裔孛儿只斤氏视为异宗权臣。初隶达延汗,称太师。后因达延汗废除异宗领主,故不服达延汗统治。正德九年(151
古国名。党项羌族所建,因地处宋朝之西,故称。自称大夏,又有白高大夏国、邦泥定国、梅那国等称。自唐末远祖拓跋思恭起,世为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宋初,李继迁抗宋自立,子德明与孙元昊继向河西走廊发展,击败回鹘。
见“董山”(2184页)。
见“兀的千户所”(112页)。
见“许兀慎”(921页)。
古官名。①《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政,称“六官”或“六卿”。隋唐以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也统称六官。 ②西魏丞相鲜卑宇文泰于大统(535
渤海国宗王。一作大茂庆。唐开元二十年(732),渤海王大武艺因唐拒不接受杀其同母弟大门艺之请,遣将攻唐登州(今山东蓬莱),杀刺史韦俊,唐发兵征之。次年,武艺遣其朝唐,上表悔过,唐玄宗赐玺书赦武艺罪,并
?—430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蓝田侯长孙肥子。道武帝拓跋珪时,以善骑为猎郎。天赐五年(408),父卒,袭爵。次年,珪卒,子拓跋嗣在外,翰与拓跋磨浑迎立之。迁散骑常侍。以功累迁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