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仁宗
见“爱育黎拔力八达”(1899页)。
见“爱育黎拔力八达”(1899页)。
辽、金时的各牧场。汉语“诸”与契丹语“抹”的复合词。“抹”意为“无蚊蚋、水草丰美之地。”金天德(1149—1153)间,因辽诸抹旧名,置迪河斡朵、斡里保(保亦作本)、蒲速斡、燕恩、兀者5群牧所,各设官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共和县西南部,南连兴海县,东、北邻都秀千户部落,西接乌兰、都秀县。为海南地区已解体的郭密千户部落之一部分,郭密千户住牧该部内,并直接管辖部分牧民,百户内部事务由切吉百户管理。下辖切
书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杨迦怿、刘辅廷等撰。共4卷。计舆地、建置、祠祀、食货、文秩、武备、选举七志。土司、武功、里甲诸目载有羌人资料。
又译“秃鲁华”、“睹鲁花”、“秃儿合黑”等。指蒙元怯薛(护卫军、禁卫军)中的散班。宋嘉泰四年(1204),成吉思汗用兵乃蛮部前始置,设秃鲁花70名。开禧二年(1206),蒙古建国后,增至8千名,取万户
见“女里”(144页)。
?—355东晋时前仇池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东晋咸康三年(337),袭杀族弟杨毅,并其众,自立为仇池公。向后赵石虎称臣,又遣使称藩于东晋。永和三年(347),被晋穆帝封为征南将军、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温纳何剌”、“温纳河剌”。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斡纳阿剌为※六院部下之一石烈。《辽史·营卫志》称: “斡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二年(1265),成吉思汗第六子阔列坚之孙兀鲁带(又作忽鲁歹)始受封。子也不干袭封。
即“”(1731页)。
?—1223金朝大臣。上京路(今黑龙江阿城)猛安人。女真族。纥石烈氏。章宗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任尚书省令史、中都路支度判官、河北东路都勾判官、翰林直学士、大理卿、右谏议大夫。宣宗兴定二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