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烈

克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怯烈、怯列、客列亦惕、克哩叶特等。《辽史》称阻卜或北阻卜。《史集》载,古代其王有7子,皮肤黝黑,故称“克烈”。后诸子各成部落,自立姓氏。一说属突厥语族;另说属于蒙古语族,《辍耕录》将其列于“蒙古七十二种”中,《元史》亦称其为“蒙古克烈氏”。原居谦谦州(今叶尼塞河上游),辽金时,游牧于鄂尔浑河与土拉河流域,分布于肯特山与杭爱山之间。东临蒙古,西接乃蛮,北连蔑儿乞。下分克烈、只儿斤、董合亦惕、撒合亦惕、秃别干、阿勒巴惕6部。经济文化较高,为蒙古地区强部之一,以游牧业为主,始有农业萌芽。11世纪初,景教传入,为统治者所信奉。建初步政治制度,部长称“称禄汗”(或作“不亦鲁黑罕”)10世纪中,被辽征服,首领被委为夷离堇、太师、大王。大安八年(1092),在首领磨古斯率领下举兵反辽,寿昌六年(1100),兵败,磨古斯被杀,子忽儿札胡思嗣,收集部众,势力复振。至其子脱斡邻勒(王罕)为部长时,内讧,兄弟分地而治,屡相攻杀,经蒙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父)支援复位,统一本部。曾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先后击败蔑儿乞、塔塔儿、泰赤乌、乃蛮及诸部联军。13世纪初,与蒙古部由联盟而对立。南宋嘉泰三年(1203),为铁木真所败,部众并入蒙古,逐渐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蒙古国和元朝时期,曾有不少著名将领和大臣出自该部。附:克烈部世系。

猜你喜欢

  • 萨图克·博格拉汗

    ?—955/956喀喇汗王朝可汗,伊斯兰教名为阿布都·克里木。王朝创建者※毗伽阙·卡迪尔汗孙、巴兹尔之子。少年时在阿图什接受伊斯兰教,父死,嗣位。在圣战者支援下击败其叔父卡迪尔汗奥古尔恰克,占领喀什噶

  • 弗郎罕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州源流考》改作富尔哈河,并说清代富尔哈河一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500余里,东流入辽吉善河,有富尔哈城;一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

  • 也古

    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也苦、耶虎、牙忽。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长子。父死,嗣父封地。拖雷监国三年(1229),与诸王遵成吉思汗遗命拥戴窝阔台即汗位。太宗八年(1236),受封般阳路(治今山东

  • 伊勒奇

    见“越里吉”(2190页)。

  • 木占春

    清朝将领。字秀清。纳西族。云南丽江人。行武,因奋勇克城功历保官阶。咸同间,参预镇压杜文秀起义军,赏换花翎,以都司尽先补用。光绪十一年(1885),随杨玉科出兵南关,抗击法国侵略军。因功保游击加副将衔。

  • 遣屯

    参见“犯屯”(575页)。

  • 骆民

    参见“骆越”(1782页)。

  • 上党国记

    书名。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勒命记室佐明楷、程阴、徐机等撰《上党国记》,记赵国兴起及石勒诸事。以赵国兴起于上

  • 托明阿

    ?—1865或1867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鄂栋氏。嘉庆间,任三等侍卫。道光六年(1826),同巡抚武隆阿镇压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回部”起事。后历任总兵、提督、绥远将军。咸丰三年(1853),赴

  • 矣和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近人研究认为应作“太和睑”,因治所在太和城(今大理旧县城南十五里太和村),系南诏首府,王直接统辖,设官治理。参见“十睑”(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