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俄特衣

勒俄特衣

彝语音译。意为“历史书籍”。四川凉山彝族史诗。又名《勒俄石博》、《布此特衣》,简称《勒俄》。有不同体例的译本和略本,详本谓《勒俄阿莫》(即母勒俄),略本谓《勒俄阿补》(即公勒俄)。为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彝文典籍。具体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出自掌握文化知识的毕摩(祭司)之手,经历代增删而成。今有1960年冯元蔚、沈伍己汉译本,1978年冯元蔚、曲比石美等汉译本。此书是以4至9字的长短句形式,以朴素的现实主义与丰富的历史想象力相结合,以浪漫主义神话与耳闻目睹的自然界动植物及人类活动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说明天地形成、万物生长、山河来源、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及演变;彝族先民迁徙;奴隶制度下等级、阶级、民族关系以及财产争夺、婚丧祭祀等内容。是研究凉山彝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共分13个标题。(1)天地变化史;(2)开天辟地;(3)阿俄署布;(4)格阿古叶枯呼唤六日七月出;(5)雪子十二支;(6)居子猴系谱;(7)支格阿龙系谱;(8)支格阿龙射日射月;(9)巴克阿扎呼喊独日独月出;(10)石尔俄特时代,八代生子不见父;(11)洪水漫天地;(12)兹目的住地;(13)合侯赛变。合与侯两家为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官印、权位而相敌,又经调解而和好,并结为姻亲。后成为凉山彝族祖先的两大部落集团。

猜你喜欢

  • 恩承

    1820—1892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叶赫那拉氏。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翻译生员补侍卫处笔帖式。咸丰三年(1853),随参赞大臣僧格林沁镇压捻军。次年,克复东光、连镇、赏戴花翎。九年(18

  • 贺拔岳

    ?—534北魏大臣。一名阿斗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鲜卑人。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初为太学生,及长能左右驰射。正光(520—525)末,与父兄赴援怀朔镇,弹压

  • 爽酋

    唐代南诏职官名。为南诏三个掌管赋税官之一。参见“南诏官制”(1594页)。

  • 纹茂

    见“合亩制”(834页)。

  • 和亲

    中国历代王朝统治阶级与周边少数民族,或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间为平衡彼此政治关系而缔结的联姻。“和亲”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原是和睦相亲之意,并不一定与联姻有关。后因汉朝遭匈奴冒顿单于侵凌

  • 葱岭守捉

    唐西域军事建置。守捉城之一。时戍边军队大者称军,小者谓守捉。开元年间(713—741),置于羯盘陀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驻守军队,戍卫边疆。与各军、城、镇等,总称为道。隶安西都护府。

  • 子胥渎

    古运河名。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伍子胥率吴师伐楚,楚军败溃,追至云梦泽畔,时值冬十一二月,泽水浅落,无法浮舟师追击楚军,令人在扬水及附近沼泽间开凿了一条运河,故称。

  • 元恭

    498—532北魏皇帝。531—532年在位。字修业。鲜卑元氏(拓跋氏)。广陵王※元羽子,母王氏。正始(504—508)中,袭父爵。延昌(512—515)年间,拜通直散骑常侍。正光二年(521),为正

  • 荟福寺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 (zhu主)动物名。《说文》:“麈,麋属”。一作鹿属。史载其似鹿而大,其尾可作拂子拂尘。今皆认为即俗称之“四不像”(角似鹿,蹄类牛,尾同驴,颈背类骆驼;一名驯鹿)。肃慎地产此畜,周成王洛邑告成大会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