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咱雅班第达

咱雅班第达

1599—1662

卫拉特蒙古喇嘛教首领、语言文字学家。博尔济吉特氏。原名乌和特隆归达赖,法名纳木喀嘉木措,别称车臣鄂木布、车臣绰尔济、拉让巴呼图克图等。明末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诺颜控奎扎雅齐之孙,巴巴汗第五子。17世纪初,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黄帽派喇嘛教)传入卫拉特,卫拉特四部首领议定各献一子出家当喇嘛。“丘尔干”(联盟)首领拜巴噶斯时无子,遂育为己子,献出当喇嘛。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受戒于栋科尔呼图克图嘉木扬却吉。次年赴西藏修习佛法。初在第巴处当随员,后入佛学院学习经教。因资质聪颖,勤奋好学,经10年时间,便成为博通典籍、“出类拔萃”的僧人,被大昭寺授为“格西”,并深得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赏识。崇祯八年(1635),作为“十格隆”之一,陪随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受比丘戒,取得“吉本”和“阿巴”两个法位。清崇德三年(1638),应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邀清,代表五世达赖返卫拉特布教。五年(1640),参加蒙古44部封建主会盟,参与制定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会后,应札萨克图汗为首的喀尔喀封建主邀请,前往讲经布教。六年,先后于札萨克图汗部、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讲经,规劝众人敬重宗喀巴教,为札萨克图汗译出《祖师问道语录》。深受封建主们崇敬,被尊称“拉让巴咱雅班第达”。七年,重返卫拉特,继续推广喇嘛教,并在各部封建主中积极斡旋,以消除彼此纷争。足迹遍及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及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等部,号召卫拉特人崇信佛法,同“萨满教”进行斗争。为弘扬法教,亲自为各部封建贵族诵经、授戒和主持殡葬仪式。同时,还从事创制文字和翻译佛教经典。顺治元年(1644),翻译了藏族文献《玛尼全集》(又名《玛尼噶奔》、《十万宝颂》)。五年(1648),在回鹘体蒙文的基础上创制托忒文字,使书面语言和卫拉特方言很好地联结起来,使其较好地表达卫拉特人的方言。自七年(1650)起,又与弟子把藏文佛经《大涅槃经》、《无量寿智经》、《金刚经》、《金光明经》等译成托忒文。所译藏文著作,达170余种,多数为宗教典籍,也有不少关于藏族人民的伦理、历史、文学、医学等的记载,如《明鉴》、《贤劫经》、《居悉》(又称《四部医典》)等。尤其是《居悉》,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医学理论,又有生理解剖、诊断、防治疾病的方法,对蒙古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致力于调解卫拉特各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出面调停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与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间的战争。顺治十七年(1660),又出面调停和硕特部鄂齐尔图与弟阿巴赖之间的战争,使延续数年的战事得到相对稳定。康熙元年(1662)夏初,前往西藏,中途得病,至青海哈其尔图商地方圆寂。

猜你喜欢

  • 喀尔楚浑

    1628—1651清初将领。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孙,礼烈亲王※代善孙,多罗克勤郡王岳讬次子。顺治元年(1644),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破李自成义军,追至望都。二年,封镇国公。三年,从肃

  • 孛儿帖

    见“孛儿台”(990页)。

  • 西辽

    古国名。辽朝皇族※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的王朝。又称哈刺契丹、合刺乞答、黑契丹、西辽帝国。辽保大四年(1124),辽朝覆灭前夕,※耶律大石率铁骑200离开天祚帝※耶律延禧大营,自立为王,于※可敦城(在今蒙

  • 金在中原建立的傀儡政权名,俗称伪齐。金灭北宋之后,迫于汉族人民的反抗,先立伪楚。伪楚废后,继于天会八年(1230)九月戊申,册宋降臣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都于大名(今属河北)。命其“世修子礼”。以李孝

  • 鄂尔图玉兹

    见“左部哈萨克”(459页)。

  • 弥羌部落

    宋代羌人一支。居黎州(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西3百里。嘉定元年(1208)十二月,弥羌首领蓄卜由恶水渡河,攻黎州,破碉子砦。攻茆坪砦,掠三松、蚕砂、横山、三增、白羊诸村。用革船渡河,焚掠既尽而归。二年

  • 五音所

    见“五因千户所”(267页)。

  • 悟良哈台

    元朝大臣。又译兀良哈台。蒙古人。累官枢密副使。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改中书添设参知政事、同知经筵事。十三年,进右丞,兼大司农卿。十七年,任中书平章政事。十八年,出知行枢密院,代太不花总兵山东,节

  • 佑宁寺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在青海互助县。明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之请,赴内蒙古参加俺答汗葬仪时,到青海巡礼各地,传播格鲁派,并于十二年(15

  • 辽文存

    书名。清缪荃孙辑。成书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共六卷。内容为从史书中辑录的辽代诗、童谣、谚语、诏令、册文、策问、表、奏疏等。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缪荃孙利用修《顺天府志》之便,顺手拓制的北京地区及其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