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掌教哈的所

回回掌教哈的所

元代掌管伊斯兰教事务的机构。“哈的”为阿剌伯文的旧译,亦作嘎锥、戛尊、卡迪,意为“伊斯兰教法官”。职司为国祈福和掌伊斯兰教徒之词讼、户婚、钱粮等事。元朝政府初设,时间不详,但称“回回哈的司属”。由于伊斯兰教法与元朝法律不同,该机构的设置废止有数次,职能也有所变动。至大四年(1311)四月,仁宗诏“罢回回哈的司属”。皇庆元年(1312)十二月,仁宗“敕回回哈的如旧祈福,凡词讼悉归有司,仍拘还先降玺书”。致和元年(1328)八月,“罢回回掌教哈的所”,“诸哈的大师止令掌教念经,回回人应有刑名、户婚、钱粮、词讼并从有司问之”。

猜你喜欢

  • 蕃学

    西夏学校之一种。景宗元昊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建。以谟宁令(天大王)野利仁荣主其事,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译为蕃语,用蕃文(西夏文)书写,教授学生。学生皆选自蕃、汉官僚子弟。学成后

  • 西夏纪

    书名。清末民国初戴锡章撰。28卷,编年体史书。内容起自党项初兴,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时期至西夏建国始末。取材以陈崑《西夏事略》为主,辅以吴广成《西夏书事》、张鉴《西夏纪事本末》、周春《西夏书》等,并广采宋

  • 仰华寺

    明代青海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察卜齐雅勒庙。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传教于蒙古,于万历二年(1574)命其子丙兔(炳图伊勒登)在青海察卜齐雅勒(亦译恰卜恰,今称共和)

  • 迭剌迭达部

    契丹部族名。一作迭达迭刺部。开国前※鲜质可汗时(一作德祖时,约9世纪中)所俘奚族部民700户(一作7千户),徙于※饶乐都督府之清河,置※奚迭刺部,分13县(一作14※石烈),开国后更名迭刺迭达部(一作

  • 牧庵集

    书名。元姚燧撰。36卷。燧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字端甫,号牧庵。少孤,寄养于伯父姚枢家。受学于许衡,成为元前期名儒。历任翰林学士承旨、行省参政、集贤大学士等职。两次与修国史,一度主修《世祖实录》,饶

  • 丽土之狄

    春秋时众狄之一部。亦作骊土之翟。分布于今山西晋城县南。丽土指骊戎故地。骊戎原居于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后迁至今山西晋城县南。晋献公五年(前672),晋灭骊戎,众狄入居骊戎故地,故称。周襄王十六年(晋

  •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附牧额鲁特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济尔玛台河、鄂尔浑河。东至奎索接土谢图汗旗界,西至察汗山接赛音诺颜部中前旗界,南至噶尔噶图,北至鄂尔浑河接额鲁特前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本准噶尔后裔,初依噶尔丹,

  • 塔儿忽台希怜秃

    见“塔儿忽台”(2159页)。

  • 哈山

    1633—1719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富察氏。世居纳殷地方。顺治十四年(1657),由官学生授鼓厅笔帖式。康熙十五年(1676),迁礼部主事。二十年(1681),监督九江关税务,奏准由九江移关湖口

  • 梁弥承

    宕昌羌国王。※梁弥颉死,于南齐永明六年(488)即位。齐武帝封其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东羌校尉、宕昌王。曾遣使向齐求军仪、军器、内伎、秘阁图书,未获允。仅赐以《五经集注》、《论语》各一部。北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