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国论忽鲁勃极烈

国论忽鲁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是国论勃极烈和忽鲁勃极烈的合称,类似汉官制中一人身兼出将入相之任。收国元年(1115)七月,阿骨打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九月,改设此职,以国论勃极烈完颜撒改为之,同时增设国论乙室勃极烈。天辅十年(1132),金太宗改制,仍存此职。天眷元年(1138),熙宗执行汉官制后废止。参见“国论勃极烈”和“忽鲁勃极烈”(1490页)。

猜你喜欢

  • 亦剌八里

    见“亦力把里”(872页)。

  • 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

    1704—1765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人。台吉努格之子。被选定为内齐托音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坐床。五十年、五十四年(1715)、雍正四年(1726),先后赴

  • 曹仁贵

    ?—920五代时河西军事首领。自称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后梁乾化四年(914),取代敦煌国天王※张承奉,并取消敦煌国称号。贞明三年(917),后梁改敦煌国为归义军,任归义军节度使。改善与甘州回鹘的关系

  • 屯弥桑菩札

    松赞干布(617?—650)辅政名臣之一。藏文创制者。吐蕃人。大臣屯弥阿努热嘎达之子,生于今隆马宗之聂地。曾奉命先后出使唐及尼婆罗(今尼泊尔),迎娶唐文成公主及尼婆罗公主,为增进汉藏及尼藏之间友谊做出

  • 达赖喇嘛三世

    见“锁南嘉措”(2233页)。

  • 勒俄石博

    见“勒俄特衣”(1987页)。

  • 大爨碑

    即“爨龙颜碑”(2590页)。

  • 双福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他拉氏。道光八年(1828),由护军擢护军校。十年,赴喀什噶尔参与镇压安集延、布鲁特回族起事。二十一年(1841),官湖广督标左右二营游击,参与镇压崇阳县钟人杰反

  • 西蒙自治政府

    ※“伪蒙古自治政府”的改称。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大军进军西北,原由内蒙古少数王公上层在阿拉善旗定远营(今巴颜浩特)匆促组成的伪蒙古自治政府,发生分裂,伪主席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出走,副主席阿

  • 朝贡

    指古代诸侯、属国和周边各少数民族首领亲自或遣使朝见中央君主(天子)和贡献方物。其事史不绝书。《后汉书·乌桓传》:“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阙朝贡。”《新唐书·流鬼传》:“开元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