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图佤语

图佤语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称drba的蒙古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布尔津、哈巴河、阿勒泰和富蕴等县,使用此语的人口两千多。在原苏联图佤自治共和国及蒙古国境内有20多万人使用这种语言。图佤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根据原苏联学者巴斯卡科夫的分类,图佤语属于该语族内的东匈语支回鹘—乌古斯语组里的回鹘-突厥次语组。其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9个基本元音,9个第二性长元音,8个紧喉元音;元音可分为前元音、后元音、圆唇元音、展唇元音、宽元音、窄元音;元音和谐较为严整,但唇状和谐有一定局限;有20个辅音音位;同语族部分语言中属于不同音位的小舌清塞音q′和舌根清塞音k′在这种语言中合并为一个音位;词首dʤ和同语族一些语言词首的j相对应;词首通常不出现复辅音,词尾有少量复辅音;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和领属性人称的范畴;我国图佤语还有谓语性人称的范畴,而俄罗斯图佤语无此范畴;数词30至90由3至9基数词和数词10复合而成;量词不发达,数词往往直接修饰名词;形容词有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之分;性质形容词有级的变化,但与同语族多数语言不同的是没有比较级,有弱级、原级和强级三个级;动词有人称、数、态、式、时、体等范畴和形动词、副动词、动名词等形式;构成动词条件式的附加成分比较特殊,表示人称的部分位于附加成分的前半部;俄罗斯图佤语第一人称命令式有双数形式;有一定数量的后置词;句子的主要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在词汇方面,派生法是构词的主要方法,其次是合成法;保留了较多的古代突厥语词;借词中蒙古语和哈萨克语词占了较大比重。俄罗斯的图佤人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1930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1940年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湖州

    渤海王国置。为上京龙泉府所统3州之一。《辽史·地理志》载佐慕、扶罗、丰水3县为其所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西南镜泊湖北城墙砬子(一说在湖西今吉林省敦化县一带)。辽灭渤海后,居民多被迁至今辽宁义县附近

  • 和硕特前左翼头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王旗。雍正三年(1725),和硕特多罗贝勒衮布子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以功晋封多罗郡王,授札萨克,建旗。下分设9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

  • 彰八里

    见“张堡城”(1182页)。

  • 色提巴尔第

    ?—178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色提卜阿勒氐、色提巴勒氐。乌什人。拜城伯克齐里克(齐)子。父死,嗣位,为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请内附。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徙居巴里

  • 农桑撮要

    见“农桑衣食撮要”(927页)。

  • 土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因地而异,有蒙古尔、蒙古尔孔(蒙古人)、察罕(汗)蒙古尔(白蒙古)、土昆、土古、树阿罗(一译勺哇绕)、卡日朗、土谷家、蒙古勒等。他称有达尔达、白鞑番、尕尕、霍尔(伙儿、呼尔)、嘉

  • 伊犁新军

    清末新疆陆军之一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伊犁创设武备学堂(后改陆军小学堂)兼弁目学堂,开始培养新军军官。三十二年(1906),伊犁将军长庚奏准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并从湖北调来一营新军作为骨干,又

  • 札鲁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札鲁花赤”,“札鲁火赤”,“札儿忽赤”。蒙古语音译,《元朝秘史》释为“断事官”,其长曰“也可札鲁忽赤”,意为“大断事官”。1206年蒙古建国后始置,掌财赋,治政刑,主分封,会决

  • 征贰

    东汉骆越反汉女首领。参见“征侧”(1466页)。

  • 载湉

    1872—1908清朝皇帝。1875—1908年在位,年号光绪。满族,爱新觉罗氏。道光帝※旻宁孙,醇亲王奕譞次子。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死,无嗣,遂入继称帝,时年4岁,由慈禧太后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