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基诺族起义

基诺族起义

基诺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压迫剥削和争取民族生存的武装斗争。亦作“攸乐山起义”。1941年11月下旬,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山(原称攸乐山)基诺族头人飘白因不堪国民党的苛征暴敛,含愤服毒自杀,激起人民不满,各寨头人和百姓一致推举操腰(又作操约、搓约、曹约)为统领,发动起义。任命波杰、木腊搓、阿四等人为后勤、军事指挥,联合哈尼、瑶、布朗、汉等族3000余群众,手持刀、箭弩等原始武器,袭击小勐养马保长的土兵,首战告捷,士气大振。12月底,又设伏击退前来镇压之车里县官兵。义军活动区域,扩展到镇越(今勐腊)、佛海(今勐海)诸县山区。次年8月、10月,又连续重创车里县长王字鹅所率国民党思普独立营一个连的官兵,以及国民党93师第一、二大队,车里、易武团丁和车里土司土兵等3000余敌军。由于敌方连续增兵,使战事僵持,双方暂时停战。时以日本侵略军严重威胁云南边陲,云南政府决定对基诺等民族实行安抚政策,把镇压起义的王字鹅撤职查办,另委原思普殖边督办处少校营长李毓芳为车里县长,双方达成协议:一、自即日起,双方停火;二、国民党一切武装部队限10日内撤离基诺山,并保证不再烧掠村寨、屠宰耕牛。李毓芳又许诺:一、户捐减为五毫(角);二、停止剿办基诺族,进行安抚;三、免除基诺族(1941—1943年)欠缴的一切户捐杂派;四、免除傣族每天派两人给县政府无偿供应马草的劳役负担。并同意义军要求,现阶段不再向基诺族派兵,原下达的征兵令作废;停战后几年内不再对基诺山征粮派款。基诺族取得斗争重大胜利,增强了基诺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了当地各少数民族的团结。

猜你喜欢

  • 罗布藏旺布札勒三

    见“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世”(1859页)。

  • 西番

    ①汉族和白族对普米族的称呼。亦作西蕃。一说始见于《宋史》;一说早在公元3世纪晋初张华《博物志·异鲁》已有载称:蜀中南高山有“西番部落”。五代《定西番》词牌说蜀郡附近有该族群活动。《太平寰宇记》卷77《

  • 安泰宁

    明末清初四川建昌土官。彝族。其祖先自元迄明,世袭建昌宣慰司(治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宣慰使。明末泰宁袭宣慰使。清顺治十六年(1659)降服,呈缴明所授印信、号纸,命仍约束部众,管有大石头、长

  • 特满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杜洛周

    ?—528亦作吐斤洛周。北魏末上谷地区起义首领。柔玄镇(今内蒙古兴和西北)民。敕勒人,或谓原为独孤浑氏。六镇起义失败后,与其他兵民被安置于河北就食,饥寒交迫,流离失所,遂于孝昌元年(525)八月,聚众

  • 河南孟县回民抗粮斗争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河南怀庆府(府治今沁阳)所属孟县桑坡回民,为反对增加赋税,涌进县城,要求减免。县令孙彭寿下令开枪,死6人。孟县、温县回、汉族人民愤起,聚众万余,冲进县城,痛打孙彭寿,焚

  • 俟力发

    见“俟利发”(1690页)。

  • 龙达田

    参见“纳龙达”(1268页)。

  • 目肘

    独龙语音译。傈僳语称“窝叉”,意为“人骨钱”或“尸骨钱粮”。旧时云南怒江傈僳族畜奴主对贡山独龙族一种勒索手段。19世纪以来,傈僳族畜奴主经常越过高黎贡山虏掠独龙族人民为奴,曾多次遭到独龙族奋起反抗,但

  • 讬克讬

    ? —179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一作托克托。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图尔都从子喀申和卓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因图尔都无嗣,受命袭其爵。五十五年(1790),以办事疏懈,降为一等台吉。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