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巴卧·祖拉陈哇

巴卧·祖拉陈哇

1504—1566

明代藏族学者。拉萨西部聂塘人。属尼雅氏族。5岁被比丘恰隆巴认定为康区乃囊寺巴卧系活佛二世。后迎往西藏洛扎卓波寺主持,从上师多丹根顿嘉措读藏语文。9岁随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四世却吉查巴受沙弥戒及比丘戒。12岁随达波班哲达却结甸贝坚赞听新旧密咒诸法,随卫地癫僧海如嘎衮噶桑波听大手印教授,从夏鲁大译师却琼桑波受具足戒。29岁赴工布,在森波朋巴罔师事噶玛噶举派八世活佛弥觉多吉,取名贝·祖拉陈哇,后该活佛系每人前均加“巴卧”一词(意“勇者”),以示该系之传承。随师广听五明之学,终成一代名家。著有《金刚亥母大释》、《入行论释》、《历算论宝库》、《医方四续释》等。尤以《贤者喜宴》一书闻名于世。该书详述西藏诸派教法历史,独有见地。此书动笔于1545年,成书于1564年,绝大部分章节完稿于洛扎代哇宗拉隆寺(属乃谿卡),故又称《洛扎佛教史》。全书5编17章,记述印度佛教及王统史、吐蕃王统史、西藏佛教各派教法史、汉地、于阗、西夏、蒙古等王统及教法史、律学源流史、论师及译师史、五明源流史。尤以吐蕃王统史的史料最为罕见翔实,其中有关吐蕃社会制度、阶级等级、赤松德赞及赤德松赞时兴佛盟文,吐蕃晚期奴隶大起义等史料,均为诸书所鲜见。吐蕃史部分与成书于11世纪的《德乌佛教史》可谓姐妹篇,为治吐蕃史者必读之作。有关《噶玛噶举教派史》内容最为丰富,是研究元明藏族史的珍贵文献。许多史料为其它汉藏文史书所不载。

猜你喜欢

  • 延津州

    唐置地方政区名。因治所设在延津城得名。延津城故址为今辽宁铁岭县城。唐亡高丽国后,其为唐在高丽所置诸羁縻州之一,归安东都护府统领。

  • ?头

    元朝大臣。又译歪头。蒙古许兀慎氏。太师月赤察儿第三子。自6岁侍太子真金之孙海山(武宗)。成宗大德三年(1299),从海山出镇西北,抚军康孩山(今杭爱山)。十一年,海山即位后,奉命侍汗弟皇太子爱育黎拔力

  • 勒克山卫

    见“立山卫”(621页)。

  • 齐王

    ①辽封爵。应历十九年(969)太平王罨撒葛进封。统和十二年(994)北府宰相韩德让(二十二年赐名耶律隆运)受封。开泰元年(1012)耶律隆祐自楚王改封。重熙四年(1035)南院枢密使萧朴赠封;六年,南

  • 小翁

    见“大翁”(77页)。

  • 马五

    见“耶律马五”(1307页)。

  • 挞马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答摩支”。为“挞马狘沙里”的简称。《辽史·国语解》称:“挞马,扈从之官。”“挞马狘沙里: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管帅众人之官。后有止称挞马者。”始置于契丹开国前,在※遥

  • 刀赋

    赋税名。明朝官府向畲族农民征收的一种赋税,因其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刀是畲民的主要生产工具,即规定以刀的多寡为征收山赋的标准,所谓“论刀为准”,“论刀若干,出赋若干”。

  • 南诏孝惠王

    见“寻阁劝”(932页)。

  • 别失八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宰相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作伯什巴里,并云:庭州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突厥语“伯什”为五,“巴里”为城。元初为西北重镇。宪宗元年(1251),设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