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广

广

①东汉时鄯善王。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汉假司马班超使西域至鄯善,初奉超敬礼甚备,后因匈奴使至,对超等有所疏懈。超率吏士三十余人乘夜攻杀匈奴使者及随从百余人,以使首示之,并告戒自后勿通匈奴,遂纳子为质,以示归汉无二心。②东汉时焉耆王。永元六年(公元94年)秋,汉将兵长史班超发龟兹、鄯善等8国兵合7万人及吏士贾客1400人讨焉耆。兵至尉犁(今新疆焉耆县西南紫泥泉)界,遣使令其前往迎接。初仅遣其左将北鞬支奉牛酒相迎,被斥还,遂亲与大人(酋豪)迎超于尉犁,献珍物。寻断苇桥,以阻汉军入国。后闻超从它道渡河,逼近南河城,惧,欲尽驱族人共入山保,被属下左候元孟密告于超。超乃邀会诸国王,声言要重加赏赐,及广等赴会,被杀于陈睦故城。

猜你喜欢

  • 西纳喇嘛班觉仁钦

    明代青海塔尔寺西纳七世活佛。崇祯七年(1634),马南王(即马安邦)反叛,夺取西宁城,西纳活佛以兵收回西宁,献给明朝。以功赐灌顶国师僧职,并赐金印、诏书等,同时在西宁城关赐建大牌楼一座以彰其功。

  • 那礼部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所在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在今齐齐哈尔市西的雅鲁河与阿伦河之间,或说在雅鲁河流域,一说在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至乌兰浩特市一线与乌罗护部犬牙交错而居,旧有说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喇(今作

  • 八朗安抚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永乐十五年(1417)二月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永乐四年(1406)九月,京师鸡鸣寺僧端竹领占、洮州卫千户赵诚等,曾奉命前往该地招谕百姓。设安抚司后,该安抚司等21族土官阿

  • 杨玄

    ?—429后仇池国君主。字黄眉。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盛长子。南朝宋永初三年(422),被武帝刘裕封为武都王世子,加号前将军。元嘉二年(425),父卒。继位。自称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

  • 西域三十六国

    西汉时西域内属诸国的总称。《后汉书·西域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其地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玉门以西,葱岭以东。东汉荀悦《汉纪》分之为27小国、9个次

  • 小扎木素

    ?—1670清代蒙古王公。鄂尔多斯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八世孙,阿津泰子。崇德三年(1638),遣使朝觐清朝。七年(1642),随额璘臣及大扎木素贡驼马。顺治六年(1649),拒附大扎木

  • 埃勒

    达斡尔语音译,意为“村”、“屯”。又译作埃里、爱里。鄂伦春族※“乌力楞”,由家庭公社发展为地域公社后,极大多数仍称“乌力楞”,而原属毕拉尔路住在小兴安岭北麓库尔滨河的一支鄂伦春人,民国初期已无“乌力楞

  • 大元钧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政堂省司政(比唐官仆射。一说《高丽史》记“渤海礼部卿大和钧均老司政大元钧,”其中“均”为衍文,老与司政连读,即其为“老司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

  • 桑哩达

    ?—1748清朝蒙古王公。巴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九世孙,多罗郡王鄂齐尔第三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四十四年(1705),入朝,受命协理旗务。五十四年(1715),请从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

  • 岱海

    湖泊名。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境内蛮海山南侧。湖面呈椭圆形,弓坝河等水流入,面积160平方公里,水深平均9米,最深超过18米。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汉代称“诸闻泽”,北魏称“参合陂”